好在,賈清頭腦很清醒。知道怎樣才是最好的為國分憂,為民請命。
一個真正有作為的人,是能夠在不斷強大自己的同時,來踐行兼濟天下的責任,而不是割肉濟國!
“如此的話,敘給二爺選擇了兩個地方。大同府,或者太原府。”
太原自不用說,處在大後方,離延綏、宣府和大同也不遠,是最合適的屯糧之地。此外,大同處在延綏和宣府的中間,是夾角處,敵軍的攻勢被延綏和宣府鉗制,在這裡的壓力有限,萬一延綏和宣府有難,也能儘早的支援。
我想,朝廷也必定會在戰前運送大量的物資在此處。
不過,我建議二爺最好把地點選在太原。一來這裡最穩妥安全,二則,聽聞今年上半年陝西和山西氣候不錯,小麥和高粱都得到豐收。二爺若在這裡囤糧,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囤積最多的糧食。”
賈清想了想,道:“好吧,就按你說的,正好保齡侯史鼐在山西做布政使,這是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有他在,太原那邊的事應該很簡單。
但是山陝甘那邊畢竟糧食有限,若是大量囤積,關中的糧價必定很快就會漲起來。
我準備在兩京也各建糧倉,一旦關中糧價上漲太快,也好救濟。特別是江南,江南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我之前也在金陵囤了數萬石的糧食,本意是拿來糧酒,如今看來,酒莊的生產得先停一下了,我要把所有的資金都用來買糧。”
“事不宜遲,現在大楚的糧價大概是一兩六錢銀子一石,江南的大米要貴一些,二爺既然要幹大事,自然要趁早。”
“嗯~”
賈清在心中默算了一下,以他如今的流動資產,全部用來屯糧,扣除成本大概只能囤三十萬石左右。
雖然這已經是非常龐大的數量了,十萬人的大軍,吃一年足足有餘。但是要做到控制糧價,還是太難。
還得想想其他法子,要做,就做大的!
咦,林妹妹的嫁妝銀子還有不少,還可以拿來用一用......
“呵呵,若不是我知道二爺是個什麼樣的人,看到二爺這副算計的模樣,絕對會以為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奸商!”
揚敘突然調侃道。
賈清一愣,笑道:“你別給我戴高帽,我本來就是奸商。我囤糧食也是為了賺銀子!
若是戰爭打的久,說不定我還會一邊賺銀子,立馬再去買糧,再賺銀子......
可不是奸商是什麼?”
揚敘笑了笑之後,正色道:“有一件事提醒二爺,誰也不知道關中的糧價最後會漲到什麼程度。萬一......怕是對二爺的名聲影響很大,那些人,可不會管二爺囤糧的初心。二爺又是勳貴,到時候怕是有不小的麻煩。”
“罵我發國難財?搜刮民脂民膏?這個我早考慮過。做事情瞻前顧後又怎麼會成功?
前明一遇到戰事,關中糧價上漲十幾倍都不算罕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糧商貪心不足,一味哄抬。
我已經有決斷,只要關中糧價上漲超過兩倍,不論邊關戰事如何,也不論主帥是王子騰還是別人,我都會開倉放糧。給老百姓吃,還能減少火耗。
要是還止不住糧價上漲,哼。當今聖上可是個嫉惡如仇的皇帝,到時候只要我進兩句讒言,說不定還能再弄個欽差噹噹,去各省轉轉。到時候,我到要看看對那些奸商來說是糧食值錢還是腦袋值錢!”
“如此一來,只怕二爺得罪的人就多了。”
商人地位低,但是影響大啊!可以說,士林很大一部分就是操控在這些有錢人的手裡,自古皆是。
他們要敗壞一個人的名聲,還是很容易的。
甚至可以讓賈清在仕途上寸步難行。
賈清若是聽見揚敘的心聲或許也不會在意。本來,他就沒想過像方守等人那樣,靠刷聲望來做官。
那樣太慢了。
好好的有家世,有聖眷不用,不傻嗎?
別人罵你是寵臣、弄臣又如何?
得實在的好處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