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罷,臉上笑容未去,雙目圓睜,但人已氣絕。。。。。。。
一蓬箭雨又至,張進奮力撥打,身上還是中了幾箭,卻死死摟住張嗣忠身子,讓他立在那裡,兩人四周,好像插了一地的蒿草,屍骸遍佈,血水成溪,卻始終屹立不倒。
大秦成武二年,三月,太原城南城牆為秦軍所破,大將張嗣忠歿於此處,這是自趙石領兵征戰以來,第二個戰死在他面前的心腹將領,其人之勇烈,廣為後世之人傳誦,此後,太原百姓,每逢年節,便掛張將軍相,以作驅邪避禍之用,這等風俗,一直綿延千年不絕。。。。。。。。
秦軍士卒湧上城頭,見了這等情形,各個目眥皆裂,奮勇向前,金兵再也無法阻擋,慘叫聲一聲接著一聲,被殺紅了眼的秦軍接連砍倒在地,更多的秦軍將士湧了上來,迅速擴散開來,佔領更多的地方。
不過所有上城而來的秦軍將士,都繞開那處蒿草叢林,任由兩個血色人影站在那裡,眼中各個帶著敬畏之色,太原城破之後,此處城門更改名為將軍門,以追憶其人其事。
城牆上混亂一片,但秦軍歡呼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秦軍上得城牆,將殘餘金兵或殺或俘,其餘盡皆趕下城牆,各個城樓被相繼攻破,猛虎武勝軍的軍旗終於飄揚在太原城南城最高處。
秦軍大軍終於全軍壓上,太原城門被撞開,守門金兵潰散而逃,秦軍大隊人馬蜂擁入城。
太原城破。
但這還沒有結束,金兵殘部退守內城,死守。
又激戰一日,將近天明,秦軍破內城,俘太原守將,知太原府事,掌兵右監軍完顏花麻以下,萬戶六人,千戶白戶數十個。
痛惜張嗣忠戰死的大將軍趙石根本沒有猶豫,傳令下去,全部就地處斬,人頭懸於太原北城最高處,以告此戰陣亡將士。
這在河中軍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即便是其他各部將領,也不敢有何異議。
大秦成武二年三月初,太原城陷,此戰,太原守軍全軍覆沒,秦軍傷亡近萬,又是一場慘勝。
隨後幾日,大軍並未起行,而是駐紮在太原城內,太原城在經過一百多年的異族統治之後,終於再次回到了漢人手中。
瀰漫在空氣中的血腥味兒還沒有散盡,大將軍趙石再次下令,挨家挨戶登基造冊,搜拿金人餘孽,凡胡人所屬,盡數處斬。
大將軍趙石的冷酷,早已聞名于軍中,這條軍令也被毫不猶豫的執行了下去,之後數日,成群結隊的女真人,契丹人,不分男女老幼,紛紛被處斬在南城城門之下,讓南城這裡的血腥味幾個月也不曾散去。
當然,其中多有無辜之人,但亂世之中,人命有若草籽,加之秦軍傷亡也是不小,許多人都殺紅了眼,入城之後,根本不可能做到秋毫無犯,加之太原百姓多有相助守城者,即便是被逼無奈之舉,但在秦軍將士看來,卻是罪無可恕。
大將軍趙石的軍令,更助長了秦軍嗜血的一面,此後數日,太原城根本未曾停止過流血,這裡必定要被鮮血染紅,而此戰過後,平靜下來的太原城,本是擁有近二十萬戶百姓的北地雄城,一戰下來,只餘半數。
秦軍雖未言屠城,但結果卻已與屠城差相彷彿,大將軍趙石嗜血魔王之稱,也隨著太原府兩次大戰,傳揚開來,足可止小兒夜啼,令人聞風膽喪。
即便是秦軍之中,也有人這般私下稱呼,因為大將軍趙石在平蜀一役當中,便已殺的人頭滾滾,有了嗜血之名,這一次,不過是親眼見到了而已,有些人不免暗道,果然名不虛傳。
不過這名頭也只是私下裡稱呼罷了,誰若敢掛在口頭上,不用大將軍找你的麻煩,那些河中將士人人一口唾沫,將能淹死了你個膽兒肥的。。。。。。。
而經過此戰,河中鎮軍,尤其是猛虎武勝軍所屬,精銳敢戰之名,也再無人敢於懷疑,更有那沒見過多少陣仗的雄武軍,殿前司禁軍所屬,看這些人的目光便如同見到妖魔一般,平日都是繞著走的。。。。。。。。。。
(月票,還有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