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薛吾部,曾經令人敬畏的名字,如今他們覆沒於此,卻依舊值得人尊敬,可克薛吾的姓氏,可能還會流傳於草原之上,但隨著這些戰士的陣亡,可克薛吾部事實上已經消失在了草原之上。
沒有了他們,之後任何姓可克薛吾的人,都不配擁有這個姓氏,只有戰死在特特烏爾草原上的這些勇士,才配得上這個草原上尊貴的姓氏,可以稱之為可克薛吾部的子孫。
猛虎旗在移動,聚集在這裡的將士們紛紛讓開道路,旗幟來到近前。
身上帶著斑斑血跡的趙石瞅著這處戰場,沉默了許久,才吩咐道:“收斂他們的屍體,為他們立碑於此,就寫……可克薛吾部,天神之下最榮耀的戰士,覆沒於此,勇敢的人,可以來到這裡乞求他們的護佑,懦弱的人,請離開這裡……”
隨著戰旗的離開,他的話很快傳遍所有人的耳朵,一個人,兩個人,開始抽出鋼刀,斜斜指向天空,鋼刀出鞘的聲音連綿不絕。
無論是韃靼人,乃蠻人,還是漢人,都不約而同的用這樣的方式,來向這些值得尊敬的武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多時,歡呼聲終於響起,便連綿成一片,勝利終歸是值得慶賀和炫耀的。
趙石隨即下令就地紮營,打掃戰場。
他並不急於追上那些逃走的人們,行動緩慢的他們,已經成為大軍必然會收穫的獵物,不急在一時。
這一戰,聯軍各部傷亡並不算太小,這些乃蠻人確實是值得敬佩的,雖然他們並沒有支援多長的時間,但卻讓聯軍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不過這也是乃蠻人最後的掙扎了,而且,聯軍傷亡並非大的不可接受。
這一戰,聯軍幾乎將整個特特烏爾草原變成自己的獵場。
以韃靼人為先驅,分成一個個千人隊與敵人糾纏,秦軍或百人,或千人,隱隱間卻又連成一體,從戰場之上橫掃而過。
這樣的戰術,幾乎是不可複製的,這需要決心和膽魄,乃蠻人這樣數量龐大,卻又戰力不高,而且疲憊萬分,一心只想纏住對手,卻缺少勝利**的對手,才剛剛合適。
對付草原人的纏鬥戰術,還需要無數漢人將領做出別的嘗試,這一戰並不能作為典範。
這和之前趙石經歷的許多戰事都是一樣的,經過無數因素的積累,最終形成一戰……
而這一戰過後,乃蠻人的時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結束了,剩下要做的事情已經分外簡單,追逐,殺戮,收穫,征服……
趙石並不知道,乃蠻人這次到底有多少人遷移,但數量一定是十分龐大的,只看他們在倉促之中,還能派出如此多的戰士斷後,就能想象,那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事實上也是如此,特特烏爾草原上許多地方的剛剛發芽的青草,已經被遷移中的羊群啃的精光,一路上,聯軍也見過許多這樣的地方,露出褐色的土壤,光禿禿的,就像傳說中被天神遺棄之地一樣。
而這時趙石的注意力,已經不在這裡了,或許他還有些期待這次的收穫到底有多麼豐厚,但在他心裡,已經開始考慮這一戰之後,該有怎樣的佈置,才能讓他心安的離開草原。
韃靼人會壯大起來,克烈部也會佔據一大片本屬於乃蠻部的草原,並開始休養生息。
乃蠻部雖然分裂了,主要的一部分,正在覆滅於自己的眼前,但乃蠻人沒有消失,他們還有著許多部落。
就像匈奴,突厥人那般,雖然被驅趕,被殺戮,卻還有著血脈流傳下來,尤其是許多部族,都以突厥後裔自居,想來突厥帝國覆滅的時候,還留下了許多自稱為突厥人的胡人。
所以,這一戰必定還有許多首尾。
如何真正征服這個部族,就是他在離開草原之前需要考量的事情之一……
而他,也斷不會留下這些分裂的部族,從容的融入到韃靼人,或者是蒙古人中間去,草原上的部族已經太少了,再少下去的話,也就意味著統一,不是嗎?
還有就是河套之地,有了韃靼人,克烈部,乃蠻人,這許多的胡人戰士聚集在秦軍戰旗之下,壓迫之勢已成,西夏人的末日,就要到了……
(月票,月票,看見一個書友的評論,覺著有點意思,他舉的是明朝朱元璋的例子,說是聯姻可以反過來用,並非只有嫁女一條路,阿草覺著吧,你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
唐朝之所以多數都是嫁女聯姻,其實很好理解,你娶胡人女子,生下來之後血脈就帶上了胡人血統,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皇室血脈不純,會帶來很多麻煩,而嫁女到草原,生下來的孩子雖是胡人,卻有著漢人皇室血統,意義是不一樣的,漢人可以藉此來干涉胡人內政,我的外孫,外孫女,或者外甥,外甥女被欺負了,我就可以藉此派兵打你,扶持帶著漢人血統的人登上部落首領的位置,但你要是娶了胡人女子,生下來兒子,有什麼用呢?難道還能去繼承人家的汗位?而且這還給自己添堵,諸子爭位,要再攙和進胡人來,估計要讓人頭疼的,所以這樣的事情可以偶爾幹一幹,但絕不是長久之計,說了這麼多,呵呵,不算字數的……)(未完待續。請搜尋,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