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卷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百八十六章發作

酒宴散去,陳祖又引著趙石几人來到後宅書房敘話。幾句閒話過後,這才轉入正題。

“不知欽差大人想要多少兵馬隨行?”

趙石應付這長時間,早已有些不耐,此時說到了正事上,精神立時一振,暗自琢磨了一下,看來金州確實已是兵力吃緊到了極處,不然一州之地,派出幾千兵馬應該是容易的很的,不會明裡暗裡這般推脫,遂沉聲道:“至少一千人馬,不要一個新兵,也不需一匹戰馬,我知道金州糧草重地,需重兵守禦,但陳大人也應該知道,我不是故意難為大人,川中大戰剛過,一定是亂匪遍地,隊伍中有那麼多的隨行文官,若是傷了一個兩個。回京之後誰也難辭其咎,所以萬望大人能撥些精兵強將予我。

還有就是馱馬車隊了,不過也不需很多,蜀道難行,拖慢行程不說,還容易出變故,所以這些駝隊只運軍械,至於糧草,是要隨身攜帶的,所以呢,還要勞大人派快馬入川,沿途準備補給之處……

再有,此時已經入冬,川中天氣向來陰寒,到了冬天尤為如此,所以第一個就是要準備禦寒衣物,想來金州不會少了,第二個則是草藥和隨軍大夫,我從京師帶了一些過來,但不是很多,所以還要勞大人籌措一些……”……

一千精兵,陳祖有些頭疼,按照他的打算,最多五百精銳,新兵嘛,不妨多給些,為了應付十餘萬大軍糧草。金州半年來招募的新軍就已有三萬之多,隨著大軍深入,所需護送兵員民壯也越來越多,也幸虧大軍沿途攻城拔寨,所獲糧草甚豐,到了後來,多數只需運送軍械弓矢,不然金州早就被拖垮了的。

值得一提的是漢中那邊,張承所率眾將多數都是參與過東征之戰的,早就不需金州輸運什麼,反而不住口的催請派人前去運送抄掠而來的金銀和糧食等物,不過就算如此,金州鎮軍禁軍已是掰著個兒的在使喚了,許多留後鎮軍禁軍將士一仗未見,便已是連連升遷,有的更是以一個小小的兵頭之身,帶著數百人馬,要是放在平日,一個校尉也不一定能率領這許多兵士呢,這下可好,卻要弄走一千精銳。陳祖不由嘴裡有些苦。

再聽趙石說到細處,陳祖心裡苦笑,看這樣子,這位欽差大人好似對川中氣候以及地勢非常熟悉,想的是周全的很了,根本沒給留什麼變更的餘地,他再一次意識到,眼前這個年輕的欽差大人也是領兵之人,和那些只會舞文弄墨的文官有著天壤之別。

實際上,若換作是旁邊那位一看就知道聽的稀裡糊塗,卻故作矜持之態的曲大人為正牌欽差,這調兵等一應事宜也就好說多了,別說調一千精銳給他,就算是金州兵力再吃緊,也要擠出些精悍之卒來,還需一員大將坐鎮,這他才放的下心呢,之所以在趙石這裡表現的有些為難,根子上還是因為他見那羽林軍訓練有素的樣子,卻是想著給金州多留些人馬,也好應付突事故的。

不過這時看趙石一副早有定計的樣子,說起軍中之事來毫不含糊,知道不好糊弄,估計這一千精銳士卒已是對方底線,再討價還價反而可能得罪了對方,還不如痛快些呢,遂一咬牙道:“好,既然如此,就按欽差大人說的辦好了。就是不知大人準備何時啟程,調撥這些兵馬以及一應物事,最少也得五日,大人可等的及?”

五天?趙石心裡有些不滿意,照他的意思,兩天集齊,再用幾天整合一下,最重要的領兵之人要聽話,若領兵的是個愣頭青,這一千士卒還不如不要呢,說到底,就是他在羽林軍中呆的時間久了些,對於什麼鎮軍禁軍的瞭解不多,有些不放心罷了。

不過人家已經痛快的全盤答應了下來,他便也不想再在枝節上糾纏什麼,微微點頭道:“那就多謝大人了。”

到了這個時候,兩個人心裡其實都鬆了一口氣,事情總算是完了。

但那邊廂種從端慢慢飲著香茗,臉上雖然喝的通紅,但心裡卻是清明無比,見兩人三言兩語之間,就將事情定了下來,再也按捺不住。插話道:“才一千兵?據老夫所知,蜀中方定,敗兵流寇處處皆是,一千軍卒能怎能護的周全?”

陳祖臉色一僵,接著就恨不能一個窩心腳踢過去,這是成心怎的,你又不是不知如今金州的情形,還要如此說話,不說居心何在,你一個通判,又是作過兵部尚書的人。怎會不知調兵事宜又豈是你能插嘴的?若是事有不諧,拼著受些責問,就憑擅涉軍務一條,老夫也要參你一本……

不過種從端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讓他明白過來了,人家這不是跟他有何間隙,而是在為自家的事情忙活。

只聽種從端呵呵笑道:“犬子種燧大人方才見過的,他在禁軍任職,對川中地勢人情還算熟悉,麾下二百驍騎也堪驅使,不過就是年輕人……呵呵,缺些磨礪,若能跟隨在大人身邊,常聽教誨,老朽也省去了一番心事,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趙石愣了愣,下意識的看了一眼陳祖,就算他對官場再不熟悉,也知道以種從端的職位,這調兵之事是容不得他插嘴的。

再有,種從端乃是廢太子李玄持的孃舅,只這一條,還不是誰沾上邊誰倒黴?不過轉念一想,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種家在軍中本就根深蒂固,和折家一樣,沒了折木清,還有旁人撐著,加上旁支黨羽,想要將這樣的龐然大物連根拔起,又不能使軍心動盪,又談何容易?日後又怎麼會少了跟這些人接觸的機會?

這般想來,他心裡不由一笑,太過杯弓蛇影,看來也是官場大忌了,如今雖說旁人都說他是皇帝寵臣,當朝新貴,但實際上算下來。他不過是個領兵將軍罷了,打仗還算拿手,政事上卻從未參與過的,像他這樣一個身份,管那許多作甚?只要做好份內之事,按部就班,將來還怕少了自己的一份功勞?

再說了,調兵的是陳祖,關他什麼事情,那個種燧看上去不錯,領一營兵應不是問題,如此而已……

謝絕陳祖讓他住在安撫使府中的挽留,趁著月色,趙石帶著幾個親兵,將跟他來赴宴的一行人送到驛館,這才回轉軍營。

頭一次和地方上的官吏打交道,給他的感慨也是頗多,就拿陳祖和種從端來說吧,在他看來,都是一等一厲害深沉的人物,不過這還在其次,給他最大感觸的,則是……用一句老話來說吧,就是落魄的鳳凰不如雞。

其實兩個人都身居要職,用後世的官職來比喻,一個是省委書記,甚至還兼著軍區司令的職能,另一個則是政法委書記,甚至還能干涉點軍務,但就這樣兩個人,卻對他擺出一副逢迎唯恐不周的樣子,就算他再不通細故,也知此二人都懷著很大的心事,心思完全不在川中之戰上面,用落魄兩個字來形容這兩個人再是合適不過了。

到了營門不遠處,已是月上中天,夜色正濃之時,一輪殘月掛在天邊,彷彿千年不曾變過,趙石卻是突然停馬駐步,周圍的親兵還有身旁的南十八不明所以,也都跟著停了下來。

不遠處就是軍營所在,此時隱約有燈火及人聲傳來,營門處也是人影綽綽,一行人默默停在那裡,趙石不開口說話,旁邊的人也不知自家將軍想幹什麼,是想在暗處看看軍兵是否守紀還是怎的,所以都屏住了呼吸,往營門處張望,如此一來,到是顯得此處格外的靜謐。

但他們哪裡知道,這位在他們眼中鐵面無私,勇冠三軍的將軍大人現在是滿腦子的胡思亂想,卻也和當前軍務一點邊也不沾的。

在陰涼的夜風之中默立良久,直到趙石胯下的戰馬不安的低聲嘶鳴,趙石這才緩過神來,輕輕拍了拍坐騎的脖子,那匹得之於呂梁山中的西北良駒卻是留在了京師的莊子上,多少讓他心中有些遺憾,不過川中道路險峻峭拔,沒有它施展的餘地,到是看上去矮小的川馬才是此行所必備的,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提到這個,就不得不說說在西北秦夏邊境逍遙快活的李匪了,由於西夏皇帝病重,看上去很難熬過生死這一關了,所以西夏朝局如今卻是動盪的很,邊軍也無心於邊事,卻是給了這個馬匪頭子很多的機會,所以這販馬的生意越做越是紅火,聽說已經嘯聚了數千人的隊伍,不但從吐蕃低地牧民手中弄了不少高原良馬,便是河套馬也大批的從西夏邊將手中或搶或買,弄出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