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商人(四)

事實上,像阿健蘇祿這樣帶著別樣目的而來的商人並不在少數。

乃蠻人不僅曾向回鶻人請援,西夏人,金國人也都曾見到過他們的求援信使。

北地大國,對於草原部族的動靜想來關注有加,只是近些年來,秦人強盛,壓的西夏,金國喘不過氣來,內裡又不安靜,這才放鬆不得不收回了放在草原的目光。

金國人已經丟掉了半壁江山,去歲又面對蒙古諸部的劫掠,可以說,日暮窮途之像已顯,更可怕的是,蒙古諸部劫掠過後,金國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地方上的一些將領的控制。

割據之勢漸露,尤其是一些漢軍將領,或據地而守,不受金國朝廷徵調,或與外地暗通款曲,為禍日烈。

加之各州府漢人飽受金人欺壓,一旦金人勢弱,立即便是暗流湧動,揭竿而起之勢已是不可避免。

在此風雨飄搖之際,已經有人動議,欲請皇帝陛下率眾退居祖宗龍庭所在,休養生息,以待來日。

當然,這樣說的都是些女真貴戚,效忠於金國的漢人官吏,卻在奔走不休,想要挽狂瀾於既倒,成就一番絕世之功勳。

當然,這些人已經是被名利燒壞了腦子,金人之糜爛,始於國祚初建之時,如今百多年過去,久病成疾,已是到了積重難返之地步,這樣一個時候,即便誰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又能有什麼用處?

此時。一個漢人藉著這樣一個時機,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

他叫張柔,字德剛,河北定興人,蒙古諸部入寇河北,河北大亂,女真貴戚藉此橫徵暴斂,搜刮民財,徵調民夫,無所不用其極。河北之地,就此流民四起。

張柔年紀輕輕,身有勇力,又出身定興大姓。見河北紛亂,民不聊生,遂與同族友好,徵三千壯士,結寨自保。

和另一個時空不同的是,這一支兵馬,在河北迅速壯大了起來,封定興令,不受,斬女真貴戚數人。積蓄糧草。流民嘯聚,張柔此人也有才幹,訓練兵卒,整飭軍伍,明晰法度。數次擊潰來伐之金兵,於河北英雄中躍然而出,崢嶸畢露,跋扈之勢漸顯。

還是南京留守李任權。密遣其從弟李任鳴往招,收其為義子螟蛉,督親軍牙衛,知南京北城軍事。

開始時張柔還不情願,密會數次,這才被說服了下來,歸於南京留守將軍府統轄。

此人方一崛起,便鋒芒盡顯,李任權收得此人,多了一條有力臂助之外,其人之胸懷,也就此顯露無疑。。。。。。。。。

外有強敵,內有叛臣,金國根基已然崩塌,雖還名義上撫有河北,遼東各處,但到底有多少地方還聽朝廷諭令,那就不得而知了。

如此情形,金國人其實已經無力關注草原諸事,甚至於,對陳兵於河東,虎視眈眈的秦人,金人防備也已鬆懈了下來。

這次蒙古諸部入寇河北,帶給金人的傷痛,以及後續的影響,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丟掉河中,河東諸地。。。。。。。

金國人如此,西夏人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內憂外患,疲態盡顯。

但西夏與金國到底不一樣,他們的外敵並不算多,內裡雖然紛爭不休,但自西夏立國以來,從來就是這麼過來的。

貴族權貴之間,相互爭鬥,黨同伐異,朝堂之外,草莽之間,屢有豪傑揭竿而起,為禍地方。

到得如今,雖然國力日漸衰竭,但西夏人好像已經習慣了這一切。

他們倚仗地利之優,佔據著河西走廊,河套等戰略要地,沙漠戈壁環繞,無論是吐蕃,大秦,還是西遼,回鶻,都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所以,他們還有著餘力環顧左右。

草原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並不十分清楚,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判斷,秦人陷太原,大同兩座河東重鎮。

環顧當今天下,能在草原上掀起風風雨雨的,除了秦人,又能有哪個?

事實上,乃蠻人的使者並未去到西夏京師,覲見西夏皇帝以及權傾一時的西夏國相李元康。

乃蠻人使者去到的是,西夏左廂軍司駐地,見到了剛剛重回此地,為國相李元康晉為東北路經略使,總領左廂軍司及豐州等地守軍兵權的李元翰。

這位當年曾在大秦慶陽府南經歷了人生第一次慘敗的西夏名將,此時已然成為西夏諸將中,兵權最盛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