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平胡

有些地方還值得商榷,不過說實話,在趙石看來,卻有著很強的實用性。

用李之問自己的話說,就是蓄養之,驅策之,轄制之,平衡之,分化之,消耗之,教化之,威懾之,等等諸策並行,方顯其效。

當然,這只是大略,實行起來,具體的條陳足有十數頁之多,李之問年歲並不算太大,但一個冬天過去,卻是熬白了頭髮,可見心力消耗之巨。

如此,才有了這平胡十二策。

開篇,養胡,如蓄猛犬,頸加於鏈,終日不使其飽,凡有敵,驅之撲,生死決於我,而非犬也……

趙石細細通讀了一遍,並不加以品評,但滿意讚賞之意,卻表現的很明白,他最滿意的地方,是這平胡十二策並沒有急功近利,而是大多著眼於將來,這一條上,很符合現在大秦的情形。

而這也是一番浩大的工程,只在草原設定漢人官吏的事情,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其中最符合現在情形的一策,便是將順服之胡人分為數部,加以官職,為其劃定疆域,每歲出兵,隨秦軍征戰。

選其精銳留秦,或以之徵戰四方,或以之護衛京縻,宣之威德,每四年輪而換之,並使之榮歸各部,如此,長而久之,各部畏威懷德之心必盛……

這一條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卻比聯姻或者以胡人諸部朝貢使者資財美人工匠什麼的要好的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實際上這平胡十二策並非有太多推陳出新的地方,無論漢唐,胡人入衛漢人京師,以及為漢人征戰的事例並不少見。

但細節處見功夫,一個輪換,一個榮歸各部,只這兩條,就使目的明確了起來。

之後趙石想的就是,這平胡十二策這個時候遞到朝廷合不合適的問題了,最終,他還是將這個條陳壓了下來,這並非他之前的本意。

他這人說到底還是一個軍人,專注于軍旅的功夫要多的多,他厭惡那些朝堂上的麻煩事兒,所以對於朝廷政事,從來不願太過費心,主政河東,更是將河東庶務都交給了宣慰使衙門。

本來他有意不管李之問寫出些什麼出來,都一股腦遞上朝廷,讓皇帝陛下和大臣們費心費腦得了。

但看過這篇大文章之後,即便他不願顧及朝堂政事,但他還是明白,這篇文章現在遞上去是不合適的。

大秦一統天下之前,所有人的目光,都不會放在遙遠而又荒蕪的草原上,中原才是漢家王朝的根本所在。

這個時候遞上這樣的條陳,不但會讓當今陛下的處境變得尷尬,也不會得到太多人的支援,只有平定了中原,所有人的目光才會逡巡四顧,找尋下一個對手。

每一個王朝興起之後,都會有一個劇烈的膨脹期,征伐天下養出來的精兵強將,這個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想要建功於域外,直到他們老去,或是被皇帝忌憚,削奪官職,漢家王朝才會重新變得保守起來。

所以,策略雖好,但出現的太早了些,此時即便是他,也不會有長留草原之心,何況朝中其他人了……

於是,結果便也很明顯了,厚賞安撫李之問,並承諾其前程,但他所寫條陳,卻被趙石堅決的壓了下來。

李之問並無不滿,只是有些失望,不過還是欣喜的拜謝大將軍的賞識,同時心想,相比留名青史那樣做夢一般的想法,還是討取能夠得到的榮華富貴比較容易一些吧?

當然,在心底裡的執念並非那麼容易消除,這段時間,費盡心血,已讓他有些欲罷不能了,若非有著這樣的倔強心勁,當年的他早已死於凍餓,也不會有今日之李之問了。

所以,最終他還是向大將軍請求,想要在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帶人遊歷草原各部,增長見聞的同時,也能更好的完善他所書的平胡之策。

之前所寫,到底是道聽途說,他需要在草原遊歷一番,更真切的感受胡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的風物,甚至於他們對所信奉的神明有著怎樣的感覺。

這個旅程必定的艱辛無比的,,也充滿了危險,但他還是開了口。

這讓趙石對其人有了刮目相看的感覺,並欣然同意了下來,在春天的時候,給他派了一個一百人的精銳騎兵,護衛他的安危,外加一個百人隊的韃靼人,乃蠻人混雜的騎兵兼嚮導隊伍……

(月票,月票)(未完待續。請搜尋,更好更新更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