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終於停下來,欣喜若狂的太陽之子李匪,以及各部吐蕃首領們終於發現,他們帶領來到這裡的部族勇士們。。。。。。。全都沒了精氣神兒。。。。。。。。
用漢人的話來說,士氣已洩,思鄉之情大盛,已經不堪征戰了。
是的,你沒聽錯,這些沒用多少時日,便得了西涼府重地的吐蕃人,想家了。。。。。。。。。
接下來的幾日,吐蕃人沒有再派人西進,在西涼城中那座猶自飄著血腥味兒,最大的府邸之中,各部吐蕃首領吵成了一團,當然,順便向尊貴的太陽之子表達著自己的苦處,希望尊貴睿智的太陽之子能夠體諒他們的難處。
與此同時,許多吐蕃人帶著虜獲的奴隸以及繳獲,偷偷的出了西涼城,然後便。。。。。。。。往吐蕃方向去了。
當然,這裡面多數都是高地來的傢伙們,他們自然不願為手上沾滿高地人鮮血的太陽之子效力,他們更不願為秦人去征戰。
在西涼城破之後,他們自然也就心滿意足的帶著戰利品溜走了,這在如今的吐蕃人來說,沒什麼值得奇怪的地方。
李匪率領的低地部族之所以能屢次戰爭高地聯軍,這樣的因素也是其中主要原因,因為不用怎麼跟高地聯軍接戰,只需要等上幾天,高地聯軍自己也就崩潰了,實際上,這個時候吐蕃還存在於那裡,不是吐蕃人還有著什麼勇氣榮光,只是因為那裡的氣候實在太過於惡劣罷了。
在這樣一個時候,就算李匪以及方半儒,或是來到這裡的秦人將校,也是一籌莫展,因為吐蕃人好像在瞬間,便失去了作戰的**,這種情形在那些秦人將校來看,真的是太詭異了。
而讓他們為難的是,無論是李匪,還是秦人將校,都知道大將軍的意思是,吐蕃這一路人馬,至少要拿下肅州,以防西州回鶻在得到訊息之後,出兵東來。
要知道,甘州的主要部族就是回鶻人,西州回鶻若來,甘州回鶻必為內應,這一路人馬若不能及時拿下甘州,肅州等處要隘,很有可能,西州回鶻將闢地千里,將沙洲,瓜州,肅州,甘州等地囊括入西遼統治之下。
到了那個時候,就算秦軍已經克下西夏京師興慶,百戰兵疲的秦軍將士,也不可能再行軍千里,將回鶻人趕出玉門關了。
但現在這樣一個情形,就算這裡最愚昧的吐蕃部落首領也清楚,讓這些根本不願再上馬征戰的戰士去攻打肯定已經嚴陣以待的甘州肅州。。。。。。。。
那將是一場災難,最可能的結果就是吐蕃大軍在甘州堅城之下碰個頭破血流,然後被甘州肅州兵馬一鼓而破,連到手的西涼城也守不住。
到時可就不是一路兵馬大敗的問題了,很可能西夏人在擊敗吐蕃大軍之後,轉而向東,撲向會州,蕭關所在,一舉將中路秦軍後路截斷。
那樣的話,誰也不敢想象,到底會發生什麼,而這裡的每一個人,就算是歸義王李匪,也負不起那樣的責任,他就是秦軍的罪人。
大將軍趙石若戰死在敵前也就罷了,若是僥倖回到大秦,這裡的人就都是死人,不會有什麼意外阻止大將軍將怒火發洩到吐蕃低地,就算是。。。。。。。。大秦的皇帝也不成。
在激烈的爭吵中,歸義王李匪將所有人都罵了個狗血噴頭,將一干面無人色的吐蕃首領趕出府邸之後,這才跟自己的謀士心腹以及秦人將校們商量到底該怎麼辦,這個時候,之前的欣喜和得意,早已被這位歸義王大人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沒有什麼意外,誰也不敢帶著這樣的吐蕃兵馬去甘州,只能頓並涼州,儘量安撫吐蕃各部,然後派人急報大將軍趙石,將這裡的情形詳細告知,然後就等著大將軍自己定奪了。
豐功偉業好像觸手可及,但卻咫尺天涯,這樣的結果,別說歸義王李匪,以及那些秦軍將士了,就算是方半儒,也沮喪到了極點,在睡覺的時候都不由自主的咒罵著吐蕃蠻子的無能。。。。。。。。。
不過,那句俗話說的好,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歸義王李匪等人坐困愁城,無計可施,還要防備著這些吐蕃首領們帶著自己部族戰士逃走的時候。
一個人來到了亂哄哄的涼州城,並順便為這支好像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境地的大軍指明瞭方向。。。。。。。。。。。。
(阿草因為工作,以及其他事情太忙,所以斷更了這麼長時間,實在對不起,重新拿起來之後才發現,許多情節都忘的差不多了,所以自己也在重讀自己的作品,更新不能連貫,請見諒,等細細讀完了,更新量就會上來,再次感謝,竟然還有人在支援阿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