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禮結束後不幾日,大軍便回了早已選好的過冬地點。
韃靼人心滿意足的陸續散去,畢竟,這裡不是韃靼人的汗帳,而且王庭還在所有人的臆想當中。
冬天馬上就要到了,許多人必須回到自己的部落,以免自己的部落在冬天受到損失,而且,太久的離開部落,會讓首領的權威受到損害,草原上的部族首領,更迭的頻率是十分高的。
他們的兒子,侄子,或者是部落裡的貴族們,都會想方設法的爭奪部落的領導權,這可以說是草原人最原始的天性流露,所以首領貴族一般不會長期離開自己的部落。
當然,這一次有所不同,當他們帶著千戶,百戶這樣的官職回到部落的時候,會讓他們的威望大漲,在他們沒有老大糊塗的那一天到來之前,不太可能有人能夠從他們手中奪走權力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象徵著他們受到的制約更大,接受官職的同時,也意味著可能失去官職,總的來說,喜大於憂,但憂慮畢竟存在。
這讓他們和汗帳以及漢人的聯結更加緊密,但受到的控制也越深……
他們沒有帶走自己部落的戰士,因為這個冬天之中,戰士們會進行一些“操練”,為明年和乃蠻人的戰爭做準備。
據兩位萬戶大人說,會選出一些千夫長,百夫長之類的將軍出來,部落首領們對這樣的官職並不算感興趣,他們和蒙古人不一樣,他們更像乃蠻人。
他們會帶領自己部落的戰士參與戰爭,但除非萬不得已,一般不會帶領戰士與敵人廝殺,一個貴族的性命,比十個驍勇的勇士的性命要珍貴的多,這是草原部族很普遍的認知。
不過他們會推薦一些親近的人來出任這樣的職位,以彰顯自己部落的存在,加強自己部落的力量。
不過這些都不用他們太過操心了,因為這次挑選帶領戰士作戰的將軍,是由那位最尊貴的人來主持,不再以血脈的尊卑來決定。
這無疑讓他們有些難堪,但卻也很安心,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心思,在他們心目中,這位天神的使者,是一位慷慨而公正的人,這樣的認知一旦形成,便很難再有更改,反而是那幾位萬戶,讓他們心存疑慮……
照這個看來,趙石用一年的時間,在韃靼人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個可謂崇高的形象,當然,這是用勝利,和對豐厚的戰利品的慷慨的分配以及其他很多的手段所製造出來的形象,並非那麼容易。
事實上,促使這些貴族首領們欣然離去的原因還有一些,比如已經成為幾個萬戶的部眾,那麼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怎樣向主部表達自己的敬意和忠誠,獻上禮物是難免的,像是一部分自己的部眾以及羊群,還有讓自己最看重的兒子到萬戶們的身邊護衛,等等等等,都需要他們回到自己的部落進行佈置。
又比如,許多人都在打算,明年春天的時候,要讓自己的部落北遷了,因為戰爭的原因,大部分的韃靼人部落都縮在雲中草原南部。
半年多過去,那裡的草原估計已經不適於放牧,必須找到一塊更肥美豐盛的草場才行。
而且,跟雲外的大軍距離近一些,那麼供給大軍食物也就更容易,而且,接收大軍所得的戰利品也許就能更多,更順利……
不過這也是要冒著很大的風險的,乃蠻人很可能會派出他們的騎兵,來到雲中,雲外草原劫掠,所以,不但準備要做足,而且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望。
這無疑是一件大事,需要精準而長遠的眼光以及加上一些勇氣和運氣……
這一個冬天,草原上並不算平靜,但很少有人清楚,大秦成武三年的這個冬天在韃靼人草原上發生了什麼。
就算是身處其中,並製造了這一切的趙石,也沒有太過清晰的意識到,韃靼人所發生的變化。
實際上,在這個冬天,韃靼人的軍事和政治正在悄然分離,率領戰士們作戰的將軍,不再按照草原傳統那般,從貴族們當中選出,其中很多勇猛善戰的將軍,都是從出身卑微的普通部族戰士中挑選出來的,其中一個十夫長,還是奴隸出身。
當然,依照草原上的風俗習慣,草原人的軍事政治是無法做到徹底分離的,即使從普通部眾中挑出將軍,率領戰士作戰,久而久之,也不過是形成一個嶄新的貴族階層而已。
這在草原上並不算新鮮事,像蒙古人,就在這條道路上正在狂飆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