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沈鶴

至於即將到來的獻捷大禮,可能會非常之盛大,但那不需要再議什麼,更不需他來建議什麼。

沈鶴最後又仔細想了想,覺得沒什麼遺漏,朝野內外諸事,好像都能和這兩件大事牽扯上,而作為一個蜀人,很可能,皇帝陛下要問起科舉案,他該如何應答,才是重中之重。

想到這裡,沈鶴心裡難免嘆息了一聲,蜀人急於在大秦朝堂立足,有些人已經昏了頭。。。。。。。。

科舉案發到結束,並沒有多長的時日,好像蜀人從中漁利,也並沒有攙和到科舉案當中去,情勢十分喜人,有些人,更想著藉助科舉案的餘波,來穩固蜀人的地位。

但。。。。。。。蜀人的地位?

太可笑了,如今蜀人官員當中,能有機會面聖的也就他沈鶴一人而已,能入中書行走的,還是他沈鶴一個。

再瞧瞧這些年蜀人都在何處為官?

蜀中是蜀人們最願意去的地方,大秦也確實讓許多蜀人回到蜀地為官,要的其實就是蜀中民心,而這裡面,官職最高者,乃漢中寧向嶽無疑,如今已是成都府知府,又有撫蠻之功,擁立之功在身,其實這人才是蜀人中最耀眼的那一位。

不過這人不願進京,蜀中沈氏已經拜訪多次,也無法動其心意,如果此人能來長安任職,才是蜀人最最可依靠的助力,要知道,這人與大將軍趙石交情非同尋常。

除了這個人之外,蜀人官吏,皆沉於下僚,多數在地方上輔佐主官,不成氣候。

京師的這些人,大半在翰林院中舞文弄墨,看著清貴,其實一點實權皆無,用處還不如那些去到長安各府邸當幕僚的蜀人呢。

在各部為官的蜀人,寥寥無幾,蜀人善言辭,多浮誇的性情,也讓秦人不喜,各部為官的蜀人,多為書記,整理案牘,甚至不如地方上的蜀人官吏來的風光。

就這麼一個樣子,還想著興風作浪,實在讓人無話可說。

世人都說蜀中人傑地靈,但現在的蜀中,有志向的人呢不少,但人才真的不算多,蜀中的精英們,在多年之前的那場變亂中,幾乎被一掃而空。

想到這裡,沈鶴定了定神,心中已經有了計較,這不是蜀人能夠攙和的局面,皇帝陛下一旦問起,他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讓那些發了昏的傢伙見鬼去吧。

“宣沈鶴覲見。。。。。。”

沈鶴下意識的整理了一下袍服,才發覺身子有些僵硬,秦地的天氣,到底與蜀中殊異。。。。。。。

來到乾元殿內,見到的情形卻讓沈鶴楞了一下神兒,皇帝陛下並沒有像往常一般,安然坐在龍椅之上,而是負手立於殿中。

“臣沈鶴見駕來遲,還請陛下恕罪。”沈鶴立即緊走了幾步,跪倒下來。

“起來吧。”成武皇帝陛下語氣中透著隨意。

“謝陛下。”

站起身的工夫,沈鶴飛快的瞄了皇帝陛下一眼,接著便斂目低眉,束手站在一旁,皇帝陛下心情尚好,他心裡想著。

皇帝陛下踱了幾步,隨口問道:“從中書那邊過來的?”

沈鶴答道:“回陛下,微臣方才在翰林院,年節就要到了,微臣小有薄名,幾位好友央微臣寫幾個大字,做幾幅對子,微臣卻不過情面,正好趁閒,寫上幾幅,也算是微臣給他們的年禮了。”

皇帝陛下聽了,不由笑著點頭,“卿有雅意,不過能與你這般相交之輩,怕是不多吧?”

“君子之交而已,頗多矯揉,不敢稱雅。”

皇帝陛下襬手笑道:“有什麼敢不敢的,雅人自有雅意,想當年,西夏與金人使臣到京,四處交結我大秦權貴,獻唐時賢相長孫無忌手書之唐律於楊感府中,楊感納之,並於御前彰顯,傳之於外,可不就是一件雅事?”(未完待續請搜尋,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