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趙石的話很合皇帝陛下的心意,皇帝考量政事,一般不會在細節之處計較,皇帝的目光,總是大局之上。|
趙石所說,便很有一種大局感,雖偏於籠統,但對於皇帝陛下來說,比總是糾結於科場案,或者該怎麼處置讀書人要強的多。
而趙石也是旁觀者清,不關他自己的事情,也就不會計較於一處,若是真關聯在他身上,說辭定然不會這麼個模樣。
要不怎麼說呢,人非聖賢,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私心,一心為國者,不是沒有,但這樣的人總歸是少數,而且,其中還有像周清這樣愚直之人。
所以,賢明的君主,會用高明的政治手腕,避免臣子們過多的暴露出私心,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讓他們將才幹發揮出來。
皇帝陛下此時很想再問一句,之後朝廷又該如何自處,才能收取蜀中人心。
但話到嘴邊,皇帝陛下明智的忍住了,能從趙石口中聽到這些,已經很不容易,再問下去,便是強人所難。
當然,君有命,臣不敢辭,但趙石乃大秦上將軍,功勳卓著,皇帝陛下就要把握好這個分寸,不能像對待普通臣子般對待於他,而皇帝陛下確實也不想大將軍趙石在文治之上,有過多的權力。
這既是為自己著想,也是為江山社稷著想,當然,更是為大將軍趙石著想。
實際上,有了這一番話,皇帝陛下心裡已經敞亮很多。收取蜀中人心。手段很多。
一直以來。大秦也從來不曾放鬆過,讓蜀中讀書人入朝為官,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手段,現在看來,稍有挫折,但並不影響大局。
輕徭薄賦,那是題中應有之義,蜀中稅賦。已經和秦川差不多,十幾年來,蜀中稅賦只加徵過一次,從一年一收,到一年兩收,畢竟蜀中有天府之國的稱呼,就算一年兩收,也要比當年蜀國的稅賦要低的多。
而且,蜀中徭役,也輕的很。除了每年例行修繕溝渠道路之外,便沒有旁的徭役了。而這其中,罪役又佔了很多一部分,使蜀中百姓,生活安定,也日漸富足,這些年蜀中士子越來越多,也正體現了蜀中百姓之富裕。
但這些明顯還不夠,至於再多的手段,嗯,只要有了想法,朝臣們都是幹嘛用的,皇帝陛下一點也不擔心,朝臣們會沒有章程。
皇帝陛下想了想,他對科舉取士之法,越來越是不滿,但這事和趙石說說成,想讓趙石再說出點心意來,怕是強人所難了。
於是,皇帝陛下招了招手,外面的太監自然不敢遠離,時刻都在注意著殿內的動靜,這會兒立即便出現在皇帝陛下面前。
“換桌酒菜。。。。。。”
說了半晌的話,酒菜也都涼了,而趙石也才墊了個底,順口就提了意見,“鍋子味道太淡,多放點調料,肉要多些。。。。。。。”
皇帝陛下愣了愣,隨即就笑了出來,乾元殿的值守太監卻是一個哆嗦,險些沒栽倒在地上。
皇帝陛下立即收斂了笑容,擺手讓太監去準備。
不多時,殿內重又換了一桌菜餚,鍋子大了,肉也多了,也是一鍋的濃湯,味道出來,總是清湯寡水的用膳的皇帝陛下都抽了抽鼻子,暗道,這些御膳房的狗才,往日不是盡糊弄朕躬吧?
趙石老實不客氣的夾了一口肉,嚐了嚐,不住點頭,笑道:“陛下嚐嚐,這麼吃來,才算有味道不是?”
顯然,他這裡也是再不願說什麼讀書人的事情了。
皇帝陛下嚐了幾口,舒服的吐出一口長氣,心道,這麼個吃法,到是不錯,但非是養生之道,將軍們征戰在外,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他卻身在宮中,六體不勤,這樣吃下去,定要吃出毛病來。
不過皇帝陛下還是多吃了兩口菜,喝了幾口酒,這才開口道:“愛卿可還記得年初離京時,朕與愛卿說的那些話嗎?”
趙石想了想,卻有些茫然,出京之前,皇帝陛下跟他說的話很多,那時他也忙的昏天黑地,伐夏諸路兵馬總管,這和之前他領兵征戰都不一樣,從大軍彙集,再到糧草調撥,伐夏方略,各路兵馬將領的任免,甚或是各處民役的召集等等等等。
即便以他過人的精力,年初的時候也感覺肩上的擔子太過沉重了些,甚至於不想再來第二次了。
心下微一琢磨,不由便問道:“陛下是指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