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景興一朝過去已經五年了,在這五年當中,景興一朝的老臣們,除了長安之亂讓許多人倒了黴之外,便再無多大變化。
而景興一朝的老臣們,多數已經老邁,無論是同門下平章事李圃,還是六部尚書,樞密院重臣,平均下來的年齡,都在六十開外。
也就是說,一代新人換舊人,陛下再是寬容,也不會讓這些老臣在朝堂上呆的太久了。。。。。。。
這些事情,很多人早已看在眼中,也在不停的佈置,但大將軍挾功回朝,聲勢隆重,一下便搶了先手。
無論是張承,還是成巒,甚或是李士芳,李師雄以及杜橓卿,張世傑等人,各個年富力強,並大多站在了緊要的位置上,等待著借取更重要的職位。
有些人看到這個,悚然而驚,有人則在佩服大將軍趙石的目光長遠,有的則事不關己,在冷眼旁觀。
如此種種,便是大秦成武五年末尾時,大秦朝堂上的局面了。
而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有心的人們卻是頭疼的發現,領著樞密副使,兼任國武監山長的大將軍趙石,這個位置太過。。。。。。。。嗯,太過讓人糾結了些,顯然人家已經站到了岸邊上去,想拉起下水,很是不易。
但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瞧著,總讓人無法展開手腳,一旦讓人瞅準了機會,說不定就要跳下水來,咬你幾口。
與朝堂若即若離之間,晉國公,冠軍大將軍趙石,已然將自己弄到了一個比較超然的位置,讓人無處下手了。
而這個時候,晉國公府內,鞭炮聲聲,喜氣洋洋的過著年節。
晉國公的主人家,人丁不算興旺,但幕僚,家將,下人們,卻越來越多。
自從長安之亂後,晉國公府內規矩嚴了許多,但說起來,滿長安各大府邸打聽一下,下人們對長安晉國公府那裡的待遇,都是眼饞的不行。
晉國公府豪富之名,早已傳遍長安,府裡的主人們向來大方,下人們的月錢,從來都是長安諸府頂尖的,在晉國公府中呆上兩三年,也許就能在長安外圍各坊置辦個小院了。
無論是娶妻生子,還是婚嫁喪葬,府中都會補貼一些銀錢。
男人們進了晉國公府做事,便不太願意離開,女人到了婚嫁年紀,願意出府的,則能要回身契,自行離開,當然,你若在外間亂說晉國公府短長,傳到晉國公府那邊,也不會有你好果子吃。
那些不願離府的,則可在府中下人那裡,挑選個人嫁了。
不過,現在晉國公府的規矩不同以往,不但入府的要身家清白,交從往來也要查上一查,但有半點虛假,送官都是平常。
而出府的人中,涉及府中機密事的人一定沒有半個,晉國公府中的主人們對下人很是寬厚不假,但絕對不是可欺之人,對周圍窺伺的目光,自從長安之變後,便沒了半點容忍。。。。。。。。。
一到年關,晉國公府中的下人們便都很快活,因為只要把主人們伺候好了,便沒其他什麼事了,又都有著主家的賞賜。
家將們除了職責所在的那些人之外,其他人多數要聚在一處,大吃大喝一番,有些耐不住寂寞的,則出府去彩玉坊等處尋歡作樂。
晉國公府的家將,皆乃大將軍親兵出身,年紀老了,有的回鄉去養老,有的則留在了晉國公府,當了晉國公府的家將,從顯鋒軍,到羽林左衛,一直到猛虎武勝軍,這些家將出身各異,資歷深淺不一,卻都曾經是大將軍身邊最後的一道防線。
各個身經百戰,對大將軍忠心不二,老的五十多歲,年輕一些的也有四十多了,但這樣一群老兵,只要持刀在手,一個個就滿身的煞氣,分外的可怕,那些年輕的親兵,在他們這裡還真不夠瞧的。。。。。。。。
下人們其實和這些家將們沒什麼不同,閒著的人多數要聚上幾堆,一邊憧憬著明年的好日子,一邊胡吹亂侃的猛灌。
而晉國公府中除了主人家之外,最尊貴的其實便是大將軍身邊的幕僚們了。
(二更,有些疲憊啊,每天三更,腦海中的情節有些跟不上,所以弄的有點水分,大家見諒,下個星期將血又是裸奔,所以歇一歇,等調整一下,再說。)(未完待續請搜尋,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