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調兵,乃軍中大忌,即便是樞密副使,也是不成。..[]
這事還需隱秘一些,但到了張峰聚那裡,便跟趙石沒多大關係了,只要張峰聚找個由頭,往樞密院送上奏報,三千騎兵的調撥,在大同邊塞,算不上什麼大事,更何況,還是北上草原。。。。。。。。。。
只要理由恰當些,沒有駁回的道理。
要不怎麼說軍人當政有這樣那樣的危險呢,其實就在這裡了,有些事情,根本可以繞過兵部,樞密院,便能將大軍調動起來,換個文臣,肯定幹不出這樣膽大包天的事情。
而無論是趙石,還是王勝保,都沒提朝廷怎樣,,就這麼定了下來,到了張峰聚那裡,其實也是一個樣子。
外間的驕兵悍將怎樣怎樣,趙石沒少說了,但輪到他自己,也無可避免,其實,他現在正是這些驕兵悍將中,最耀眼的那一個。
趙石還真就沒這個當一回大事,在王勝保這裡出來,便直奔了西城門,程書奇那裡還要叮囑一番,但不在乎這一時半會。
程書奇在他身邊當護衛親兵統領有些年了,趁這個機會,將人放出去,也算是合適,要是跟著他在京師呆上兩年,不定就廢了。
軍人終歸要在戰場上追逐功名利祿,本來,趙石有意讓程書奇在國武監中任職,因為這人有些死板,當個虞候也不錯。
但後來一想,程書奇跟他多年,正當年富力強之時。放在國武監。沒有軍功撐著。沒有戰陣磨礪,若想有所作為,可謂千難萬難。
所以,這算是為程書奇前程打算,也需要一個人在王勝保身邊看著,於是也就有了這番打算。
至於東克烈部那裡,王罕已經時日無多,又有合撒兒之事發生。蒙古人會不會藉此開戰,也是個問題。
他這裡的一番佈置,也是未雨綢繆之策,一旦開戰,蒙古諸部的勝算不大,但也不能說沒有。。。。。。。。。。。。
其實在趙石看來,蒙古諸部率先開戰的可能不算太大,有著諸部聯盟,又有著一些蒙古諸部世仇的幫助,還有大秦為後盾。只要那位成吉思汗還沒有昏聵,就算東克烈部瓦解開來。蒙古諸部應該也不會再行挑釁。
其實趙石擔心的是,桑昆等人野心漸漸膨脹,去主動招惹蒙古諸部罷了。
當然,這也只是擔心罷了,一旦草原上燃起烽火,對於大秦來說,是極為有利的事情,不但可以藉此消耗蒙古諸部實力,更可以讓漸漸強大起來的諸部聯盟,受到一些損傷。
一舉兩得,也算好事,只是其中變化,遠隔千里的他有些無法把握而已。
一行人頗為悠閒的出了西城門,開始放開馬韁,速度漸漸加快,很快便瞅見了承恩湖的影子。
國武監龐大的建築群也同時出現在眾人視線之內。
國武監的規矩已經改的差不多了,現在的國武監內,沒有什麼生員留宿,要等到三月間,春暖花開之時,才會開監。
而閉監的時間,在東初之際,也就是說,在九月裡,國武監便關上了大門,將生員們都攆了回家。
中間差不多有五個月的年假,和大秦其他書院幾乎已經差不了多少了,而且更為寬鬆。
這兩年科考之時,國武監還允許一些進京趕考計程車子宿於其中,衣食供給,皆如國武監生員相同,就是離著長安遠了些,但對於寒門書生來說,這裡卻是個好去處。
這些事情,其實也讓趙石對齊子平的耐心到了極限,時機一到,一腳便將他踢去了國子監,連個招呼都沒打,稍微厚道一些的是,還給他尋了個去處而已。。。。。。。。。
這個時候去國武監其實也沒什麼人,不過趙石還是想著在這裡瞧瞧,之前回京都是走馬觀花,這次嘛,卻要看看地盤上到底有了多少不一樣的地方。
不過他這裡也不急在一時,到了承恩湖畔,便繞過承恩湖,來到大長公主府的桃林之前。。。。。。。
和以往一般,翻身下馬,走過桃林,這一次,沒有再遇見那粉雕玉琢的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