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成武七年,西北絲綢古道上暗流湧動,胡漢商旅因各自利益所趨,有目的的,或者變相的,都在推動著西域走向戰爭的邊緣。∈♀
而在這一年,遙遠的東北,一件大事也正在發生。
蒙古部族最大的一次遷徙開始了。
成群結隊的蒙古人,用馬鞭子驅趕著人數龐大的漢奴群體,走出了他們世代生存的東北草原,向氣候更加溫暖的遼東地區遷移。
這樣的長途遷徙,即便是號稱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也會心懷恐懼,尤其是在春天這樣的季節,更讓南下的各個部落,都有著不滿。
但蒙古諸部英明的可汗,成吉思汗鐵木真在去年時召集了各部首領會盟於乞顏部,徵得了各部首領的支援,並隨即下達了汗令。
而這一次蒙古諸部南下,不再是為作戰搶掠而來,也非為了生存,而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終於開始想要建立一個汗國,屬於蒙古人的汗國。
廣闊的遼東,在女真人離去之後,為蒙古人提供了這樣一個地域,可以容納蒙古諸部放牧,生存繁衍,並可以讓漢人耕種的地域。
這裡的氣候更加溫暖溼潤,這裡的草場更加肥美,這裡的河流更加密集,這裡的土地也更加肥沃等等等等。
這些因素,作為一個汗國建立的基礎,已經足夠了。
契丹人,女真人,都曾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度,蒙古人也一樣可以。
成吉思汗也正是用這些理由。說服各部首領。。。。。。。。。
但隨著鐵木真從混亂的戰爭中走過來的將領們都知道。對於大汗來說。這是一種極其無奈的選擇。
通天巫闊闊出,以及合撒兒之亂,是對蒙古諸部的頭一個沉重打擊。
而在那之後,蒙古諸部又發生了兩場叛亂,這兩場叛亂,都來自於忠於闊闊出和合撒兒的部落。
兩次叛亂,都平息的很快,在如今的蒙古諸部。已經沒什麼人能對抗於他們的大汗。
但這樣的叛亂,還是動搖了成吉思汗的威望,一些極為隱晦的謠言,在部落之間傳遞,長生天的使者被殺死了,長生天賜予蒙古人的勇士被驅逐離開,在這樣一個時候,蒙古人的信仰在動搖,蒙古人作戰的**在消退。
這是蒙古人在經歷了十三翼之戰後,遇到的最嚴重的一次危機。
而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感受到了草原朔風中的寒意,為此。他特意親自去了一趟西邊的克烈部。
這是自鐵木真真正崛起之後,頭一次親自去見自己的義父王罕。
在東克烈部的汗帳中,他見到了被病痛折磨的奄奄一息,卻依舊清醒無比的王罕。
但這一次,和當年他弱小的時候,在克烈部王罕面前,幾乎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不同,他註定失望而歸。
王罕對他送來的,和當年請求克烈部出兵,幫他奪回妻子的幾乎一模一樣的黑狐大氅看也沒看一眼,實際上,也意味著上一代結下的恩義,已經隨風而逝了。
鐵木真也明白,乞顏部和克烈部的恩怨情仇,到了此時,都已經不重要,這位將死的老人,不會再對他做出任何的承諾。
但他還是做出了最後的努力,向王罕表達了聯姻的願望,想將自己最珍愛的女兒,嫁給西克烈部的桑昆安達。
這麼做的用意,也十分明顯。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表達了想要克烈部重歸蒙古諸部的願望,就像當年蒙古人中的三位英雄,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卻又都完全獨立一樣。
他想桑昆回來,成為蒙古諸部在西邊的屏障,而非是中部草原那個什麼諸部聯盟的一員。。。。。。。
如果王罕答應了,他當然會做出一定的補償,比如說奴隸,比如說草場,當然,他也會進一步要求,克烈部不得庇護合撒兒等等。
但王罕終究搖頭婉拒了聯姻的提議。。。。。。。。。
在離開克烈部汗帳之前,鐵木真難掩憤怒的說道:“我們同為蒙古人,也同樣信奉長生天,為什麼您如此固執,非要去幫助那些對我們懷有敵意的人呢?蔑兒乞人和我們是世仇,但我還聽說,桑昆和蔑兒乞人一起,去幫助漢人作戰。。。。。。。那些懦弱的漢人,又能給克烈部什麼呢?”
王罕則答道:“漢人在最危急的時刻,幫助了克烈部,幫助克烈部渡過了難關,而同為蒙古人的你,又做了什麼呢?”
簡單的一句話,讓成吉思汗鐵木真再不停留,也徹底的將那以往的恩義和怨恨都留在了身後的帳篷中。
走出克烈部汗帳的他,沒有任何的愧疚,當年乞顏部貴族叛亂的時候,克烈部又在哪裡?
他很早其實就已經明白,在草原上,再有道理的說辭,也都是那麼的蒼白無力,想要得到什麼,看的還是勇士的彎刀夠不夠鋒利,弓箭射的夠不夠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