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如遷到長安來,了了老孃一樁心事。
見老孃不樂意,他這裡信口就說,祠堂不在,好說,在長安建個祠堂又是多大的事兒?祖墳?老爹輩分小,跟祖墳那待著,不定怎麼受欺負呢,不如遷出來,落個耳根清淨。
到底是對神鬼之說沒有半點的敬意,也對遷墳之事沒當多大回事兒,又想著逗老孃高興,所以滿嘴的不著調。
這下可就把石頭娘惹惱了,照著趙石腦袋就給了幾巴掌,之後跟兒子賭了好些天的氣。
還是府中幾個媳婦輪班勸著,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現在事情辦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把墳遷過來完事兒,諒鞏義那邊兒,也沒人敢弄出什麼么蛾子來,所以答話的時候,分外的痛快。
至於是不是讓家鄉父老不滿,或是之後另立長安趙氏一支,他也不放在心上。
遷個墳嘛,咱又不是皇帝老子,管那麼多幹嘛?
要是讓成武皇帝知道,他這遷墳跟玩似的心態,不定就又得給他找點事兒做做。
因為心理肯定不平衡嘛,憑什麼你就這麼輕鬆的把事情辦了,我一個帝王,拖了這麼些年,卻還沒多少眉目?
石頭娘聽了回話,不由得翻了翻白眼兒。
在這事上,她屬於胳膊擰不過大腿,就算明知道兒子是為自己好,但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
老人戀棧鄉土,沒什麼奇怪,不需多說。
然後石頭娘就說要找佛爺念念經,趙石心裡不以為然,光頭咱殺了可不知一個,也沒見佛祖保佑過他們,難道這些光頭念幾句經文,就能保佑咱祖宗了?
不過嘴裡答應的更加痛快。
石頭娘藉著就想找道士搖搖鈴,這三清和佛祖混用,也屬於漢人的一種特色了,趙石哭笑不得的還是點了頭。
老人家一說起這個來,還真就沒個完。
趙石聽著聽著,覺著這麼辦下去,不定就要跟鄭家有一拼了,不由跟旁邊的妻妾們使了個眼色。
不過,大家紛紛開始埋頭吃菜,顯然沒人打算幫手。
最終,還是李金花仗義一些,勸了老太太兩句,大操大辦肯定不成,傳出去,御史定要彈劾。。。。。。。陛下可能也要下旨斥責晉國公府。
石頭娘一聽又是御史又是陛下的,立即麻了爪兒,嘟囔了一句,皇帝還管這事兒?見眾人紛紛點頭,心裡七上八下之餘,終於放了趙石一馬。
趙石這才滿意的瞅了一圈,嗯,還都算懂事兒。
不過,種丫頭要收拾一下了,平日裡就屬她活蹦亂跳,心眼兒也多,怎麼到了這會兒,就縮了腦袋?
種七娘還不知道無緣無故的中了槍,轉著眼珠兒還在琢磨,大哥可是傳信過來,想要過府一趟,找個機會,得跟丈夫商量一下。
要說樞密使的位置。。。。。。。。。大哥有點過於著急了。。。。。。也不知夫君是什麼意思,張家那邊可也跟夫君不遠。
這麼爭下去,可不是讓自家夫君為難嗎?
雖然有點小插曲,但家宴還是盡歡而散。
等石頭娘回去安歇,孩子們也都離開,妻妾們開始紛紛噓寒問暖。
種七娘因為心裡有事,頭一個發難的換成了李金花。
“聽說夫君在外面碰到一位奇女子?不知帶回來沒有,妾身們都想見一見呢。”
這就是明知故問了,就算傳回來的家書上沒寫,也多數瞞不住她們的耳目,定也知道,陸歸琴已經隨達達兒真北去草原了。
趙石呵呵一笑,就糊弄了過去,沒必要解釋,這些女人可能比他自己知道的都清楚,再者,他也不是事事都會向妻妾解釋清楚的人。
他在外面威風八面,回到家裡,雖然柔和不少,但和顧家男人也沾不上什麼邊兒。
之後也就再沒誰提起這個了,晉國公府的妻妾們,都聰明著呢,自家男人是個什麼樣子,也都明白。
稍微拈酸吃醋,算是閨房之樂,但真要較真兒,呵呵,自家夫君也不會這麼好說話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