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各路,銀夏地區,乃塞上糧倉無疑,寧胡縣銀州和夏州之間,靠近延州,是正經的產糧之地。
選擇此處為官,也沒少費了晉國公府幕僚們的心思。
當然,寧胡縣再好,也比不得秦川南北兩路以及蜀中各路,這些地方,大秦治理多年,治下平和而又繁盛,非是其他各地可以相比。
但對於有志向而又有選擇餘地的人來說,多數不會選擇這些地方,顯不出自己的本事嘛。
河洛其實不錯,空缺也不少。
但作為大將軍趙石的兒子,到河洛任職,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大同那裡也還成,不過,那是晉國公府封地,更不合適。
這麼挑選下來,銀夏路的優勢也就出來了,雖說銀夏一路的宣撫使是折沐,但他與折家其他人不同,乃趙石舊部,他的任職經歷,處處都有著趙石的影子,斷不會無緣無故為難趙石的兒子。
而寧胡縣,又是銀夏路通往延州的必經之路上。
這個地方,和西北其他地方比起來,人口一樣不怎麼多,也殘留著些戰爭的痕跡,這也為任職之後的政績,有了一些鋪墊。
這裡不但可以施展拳腳,最重要的是,沒那麼多的危險。
可以在政事上有所建樹,武事上,也可以剿除匪患,立下功勳,由此可見,選擇此處,著實沒少花費了心思。
相比其他人,晉國公的長子,可謂是佔盡了優勢。
乍一看,大將軍趙石的長子,本該如此,但只要細想一下,大將軍趙石的兒子,出任地方知縣,怎麼聽都有些彆扭。。。。。。。。
父子兩個,這會兒誰也沒想那麼多,這麼多年過去,趙石對這個兒子的前程,已經不抱太多的希望。
這個兒子在他眼中,既沒有多大的野心,也沒有多大的魄力,在仕途上,一步步往上挪其實挺適合這小子的。
而在趙君玉這裡,也滿心的無奈,這和他想象中,走上仕途的那一刻,差距也太大了。
大考沒參加也就算了,選個地方為官,他插嘴的餘地都不多,怎麼著都有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
實際上,父子兩人的心底深處,都有著那麼幾分不滿意。
這幾分不滿意此時其實已經稍稍顯露了出來,書房中很安靜,趙君玉肅手而立,微微垂著頭,趙石則看著一封信箋。
父子兩人都沒說話,氣氛稍稍有些異樣,或無心或有意,誰說的清楚呢。
信箋是劍南路布政使寧向嶽親手所書,比朝廷文書早到了一些時候。
蠻王博薩病故了,南蠻諸部有了些騷動,不過,早有準備之下,南蠻的命運其實早已註定。
在大秦成武八年初夏,蜀中南蠻開始割裂開來。
此時朝廷旨意沒下,甚至於,朝廷還不知道蠻王博薩病故的訊息。
但布政使寧向嶽為了此事,卻已經準備多時了。
此次蠻人入京報喪的隊伍,會由蠻王幼子親自率領,實際上,也預示著蠻王之位的歸屬大致已經定下。
由博薩幼子繼承蠻王之位。
而其長子,會被封為土王,成為蠻族平地各土司之主。
所以,之後山蠻和平地蠻的界限,也就清晰了起來。
蠻王博薩的兒子們,一定不會很滿意,但有著蠻王博薩的遺言,以及大秦的支援,這事也不會鬧出什麼風波。
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蠻族各洞洞主以及土司領主們,安享太平很久了,很多人不願意蠻族之間再有紛爭。
秦人很強盛,大將軍趙石也還活著,各部日子也越來越好過,所以蠻族諸部就亂不起來。。。。。。
趙石終於放下信箋,這事對他而言,不算什麼大事,樞密院之後要做的,其實就是略略向成都方向增兵,給南蠻諸部施加一下壓力罷了。
有了之前的諸般準備,蠻族突然大亂的可能性,幾近於無。
看著老老實實站在那裡的趙君玉,趙石緩緩開了口,“是不是覺著有些委屈?”
即便有了些準備,趙君玉身子還是僵直了一下,稍稍抬頭,在父親的注視下,他立馬垂下了腦袋,“兒子。。。。。。不敢。。。。。。”
(又斷更一天,阿草也是無奈了,這個星期有個大推薦,這麼下去,很可能會讓編輯不滿,讓給別人,啊,這個月怎麼這麼倒黴啊,對了阿草月底要回家看看,可能還要斷更幾天,唉,除了事先跟大家請假之外,阿草也只能說,下個月好好努力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