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玉四月初啟程西去,送行的人著實不少,這個不用細說,晉國公府長子,即便是庶出,也不會缺了友人。[ads:本站換新網址啦,速記方法:,.]
送走了趙君玉,晉國公府這裡便清淨了下來,只是府中唯一的成年少爺走了,而這個時代,最讓人感傷的就是離別,所以府中上下,就都感覺出了那麼幾分悽清的味道。
所有人的興致都不很高,就算是趙石,也是如此。
這一天上了早朝,又到樞密院轉了一圈,瞅著不順眼的地方,便呵斥了幾句,於是,下屬們便都明白,晉國公今日脾氣不太好,最好不要去觸黴頭。
就連想跟他商量一下事情的種燧,也改了主意,沒在趙石這裡露面。
趙石小小發作了一下,才無奈的發現,沒人再往他身邊湊了,如此威勢,沒讓趙石高興起來,卻有點哭笑不得。
不覺矯情的想著,權柄太重,也有些不美。。。。。。。。
到了午後,本想知會一聲,離衙回府,事情來了。
國武監來人報說,國武監操典出了範本,請趙石親往驗看。
這事情不大不小,對於樞密院而言,國武監操典什麼的都是浮雲,算不到國朝大事當中去。
但在趙石這裡,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為這和他之後的計劃,息息相關。
國武監操典編了已經有幾年了,就算有他關注,進度也一直不快,其中礙難之處多多,很多地方,讓人很是無可奈何。
但去年改由國武監自己編纂,尤其是去年杏林盛會之後,進度一下便快了起來。
其實今年年初,國武監那邊就開始書寫範本,到了此時,終於弄了出來。
而且在第一時間。就報到了他這裡。。。。。。。。
對趙石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喜事。
幾經波折,國武監操典弄的已經非常之雜,若能完成。說是一本百科全書也不為過。。。。。。。。
等著看笑話的人不在少數,但在趙石看來,只要國武監操典成型,國武監這裡便算是有了立身之根本。
他趙石沒那個人力物力,大張旗鼓的著書立說。只能屢屢劍走偏鋒,而今終於有了一個大致上不會差太多的結果。
他在這上面的野心也不算大,沒想著憑著一本大雜燴,就去跟文聖武聖之類的人物叫板。。。。。。。。
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別讓文人奪了武人們的血性和志氣。
文人們能夠讀四書五經,武人們一樣能看些書本,天下諸般雜學,也能出來透口氣。
當然,他從來不會做那些聽著讓人熱血沸騰,卻沒多少實際意義的事情。國武監操典的編纂,同樣如此。
這些年下來,他也想明白了,國武監再怎麼說,也是一個學院。
如果沒有自己的東西,永遠都是無根之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消失無蹤了。
什麼東西能夠長久流傳?無疑是文字,國武監操典,就是國武監的根。只要能紮下來,並得到一部分人認同,那麼就不會缺了養分。
多少傑出之士,都將精力耗費在鑽研儒學上面。鑽研的再深,也就那麼回事兒,這情形是不是能夠改一改,國武監操典就是一個嘗試。
而且,這個嘗試也只是個開頭而已,不過。能進行到哪一步,他心裡也沒多少底,只能說是走一步看一步。
而這些事情,同樣可以鞏固他的權位,就算失敗了,其實也於他無損。。。。。。。
到了這一天下午,厚厚的國武監操典手書範本便帶著濃濃的墨香出現在了趙石眼前。
如果異日,這部著作能夠堪行於世的話,那麼眼前這部手書範本便是珍物無疑。
當著杜瞬卿等人的面,趙石輕輕翻開封頁。
而趙石在國武監這一呆就是數日。。。。。。。。。。
洋洋灑灑,數十篇文章,下面還有不少小節,匯聚了上百人的心血,涉及到的東西也是方方面面。
編的很細,但在趙石看來,卻還是十分粗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