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紛紛落座,殿試正式開始。
考官出列,“請陛下賜下考題。”
高踞於上的皇帝陛下襬了擺手,立即便有宮人捧著匣子來到拾階而下。
考官驗示皇封完好,這才小心的開啟匣子,取出早在多日之前,便封於其內的文卷。
接下來,就該是考官宣示於眾人了。
但當考官的目光,落在文卷之上的時候,只要看著他的人,都能發覺,這位先是愣了愣,接著臉色便迅速蒼白了下來。
他無助而又茫然的抬頭看了周遭一眼,顯然整個人都懵了。
趙石有趣的看著這一幕,他立馬已經將這位考官歸類到了倒黴蛋一列,這樣的人,今後將沒有任何前程可言了。
這樣的官場傾軋,趙石見的已經太多太多,要說這人只是無意間捲入其中,他是斷然不會相信的。
不過,這注定只是個小插曲,不會太過引人關注。
殿試考題,終於從這位倒黴蛋嘴裡唸了出來…… ……
文瑞殿大門緩緩開啟,迎入明媚的陽光。
失魂落魄的進士們,魚貫走出殿門,突然間,於人驚呼了一聲,接著便是一陣混亂。
有人摔倒在殿門之前。
不過混亂很快平息了下來……
大秦成武八年的大考,結束了。
訊息傳播的很快,也引起了一片譁然。
今科殿試的考題很特殊,付汝一縣之地,以何治之?
這邊是今科殿試唯一的考題,對於進士們來說,這無疑是一道陌生到不能再陌生的題目。
其實,這樣的題目,別說是他們,即便是交給全天下計程車子們,多數也要抓瞎。
沒有署理過縣政,這個題目根本無法作答,你念過再多的書也沒用,子曰詩云中,或許提到過一些,但你真要按照這些寫下去,準備歪的不能再歪。
這個題目很大,給你留足了想象的空間,卻又處處陷阱,能在這個上面洋洋灑灑,侃侃而談者,又來參加什麼科考呢?
進士們隨都可以說是滿腹才學,但答是那叫一個艱難,勉強為之之下,只能用亂七八糟來形容了。
皇帝覽之,理所當然的大怒。
詰問之下,問的考生們一個個面紅耳赤,語不成聲。
這還不算完,接下來,皇帝陛下寬容的給予了考生們又一次機會,若為府中輔官,可有一二良策,惠之於民?
這次,皇帝陛下沒讓考生們一一作答,而是尋來了早已定好的等次,只問頭甲三人。
結果可想而知,硬著頭皮作答的三人,除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這樣的羅圈話之外,再無任何出人意料的答案。
皇帝陛下大為不滿,怒火更盛,但還是強自“壓住”,讓同門下平章事周仿出題再考。
周仿的出身不用多說了,於是拿出了大秦律,隨口道了幾個府縣內常見的案子,讓考生判之。
實際上,周仿算是非常的厚道了,他們知道皇帝陛下要做什麼,中書這裡也已經做好了準備,但臨到了來,還是動了惻隱之心,想給這些讀書人留下幾分餘地。
在他看來,讀書人若不讀秦律,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能說得通,做到有據可循,也許這一科上來的讀書人,之後的處境不會那麼悽慘。
事實上,他想的確實不錯,這些讀書人或多或少的都讀過秦律。
但也只止於此罷了,不管什麼時代的律法,都是千頭萬緒,用不到的時候,沒有人會刻意去通讀這個東西,在突然被問及的時候能確切的知道,在秦律中有這麼一條,已經算是不錯不錯的了。
讀書人們會去背誦論語,春秋,也不會去仔細誦讀秦律,因為那除了偶爾能炫耀一下之外,對科舉沒多大用處。
哪怕他們中間有人當過幕僚,也一定會對秦律有一定的認識,可惜,以科舉為目標的他們,從來不會輕易出幕,一旦入幕,身上便也有了汙點,為謀求正途出身計程車子所不齒……
這就是讀書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讀書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