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來自忖也有幾分膽氣,不然也不會在張承面前侃侃而談,討回一條性命,但在趙石面前,不知是否是因為對方身份不同,還是其他什麼,一肚子的恭維話,卻是一句也沒說的出口。
“坐下說話。”趙石隨意的擺了擺手。
“謝過大帥。”鎮定了一下心神,寧向嶽從容一禮,坐了下來,但這四季如春的郡王府見客廳堂在他感覺卻是有點悶熱。
大廳裡靜了半晌,趙石也沒說話,這是一種心理測試,身份卑微,心志不堅之人往往會坐立不安,有這麼一齣兒,也說明趙石對此人是有些看重的。
不過怎麼看寧向嶽也是不疾不徐,始終都是一副淡定的模樣,但趙石目光何等的銳利,從其手指總是無意識的顫動,眼珠轉動頻率也比平常快了許多,額頭上不一會就已經有了一層細汗,種種細節都表明此人心中並不如表面上那等從容。
總聽人說起文人風骨,但自他來到這裡之後,真真能讓人感受到,風華內蘊,不假外求的人物,也只一位而已,就是那和他曾有半師之誼的陳老先生了。
有所求,即有所動,有所求,即有所趨,正和了那句話,是人都有弱點。
“可知我為何見你?”趙石開了口。
寧向嶽身子一顫,下意識的挺起身子,迎上趙石審視的目光,心念電轉,接著便是一喜,並未急著回答,他也感覺到了,眼前這位雖說年輕,但和自己之前遇到的各色人等卻都是不同,要謹慎而再謹慎。
琢磨了片刻,這才回道:“大帥即命北山來見,自然是有用得著北山的地方,北山卑微之人,若大帥有命,不妨明言,北山定知無不言。”
趙石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我這裡到真有一件為難之事想問一問你。”
“大帥請講。”
趙石笑了笑,直接道:“你是漢中人,漢中如今的情形你都知道,我來問你,如今漢中殘破至此,現在最應做的是什麼?”
這下寧向嶽到是抿嘴笑了,“大帥,恕我直言,當務之急,應是剿匪,安民,不過,北山以為大帥要問的當不是這個,容北山猜上一猜,大帥可是想問及農事?”
趙石不動聲色,心裡卻是滿意,別說,這人腦袋還真的很是靈光,“不錯,正是此事。”對於聰明人,一些細節也就不必再提了,更沒必要問人家是怎麼猜到的。
那寧向嶽此時卻是肅容站起身來,深施一禮,“大帥恕罪,北山想當面問大帥一句,北山背主之人,像張將軍,郭將軍等雖留了北山性命,卻皆不齒北山為人,為何大帥卻還以政事相詢……若北山為大帥參贊,大帥可願還北山***之身,脫了這郡王府牢籠?”
趙石笑了,看來這位怨氣也是不小,最重要的是,此人好像胸有成竹,雖說農事之類其實他未必在意,那是朝廷該管的事情,他不想多插手,問起這個,多數也是臨時起意,想看看這人到底奇在何處,此時卻真的起了好奇之心。
擺手讓寧向嶽坐下,這才道:“聽說你自己曾言,自己有大功於我大秦,這話我深以為然的,不說張將軍等如何,但我這裡卻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若你想就此離去,我也不攔著你,送你黃金百兩,良田千畝,總歸能讓你作個富家翁就是。
但你若能將此事辦好,將來蜀中平定之時,我這裡親自給你向朝廷請功,你看如何?”
寧向嶽站起身來又是一禮,“大帥之心胸,果然非是常人可比,北山願為大帥解憂。”
說到這裡,伸手從懷中掏出一物,上前在桌子上展了開來,趙石探頭一看,卻是一副手繪的山川圖志,心中興致更濃,此人竟然早有準備,還真是讓人有些驚異。
“大帥請看。”寧向嶽挽起袖口,指點著道:“漢中府轄下八縣,共有良田四十餘萬畝,其中多為水田,自古以來,這裡便有漢中天府之稱,得之,今後必為大秦糧倉。
所以大帥所重之事,乃是漢中經此戰亂,百姓十去五六,空有良田,卻無人耕種罷了,今北山有一策,不但可解大帥之憂,更可為大帥添數千兵甲,大帥可願細聞?”
趙石抿了抿嘴,心裡有些膩歪,文人都這個德行,喜歡不停的賣關子,陳常壽如此,南十八如此,眼前這位也有這個毛病,不過聽到竟然還能多出兵甲?這卻是意外之喜了,於是點了點頭,示意其快說。
寧向嶽卻是臉上放光,指著圖上兩道黑線道:“漢中被臨秦嶺,南依巴山,身處群山之間,大帥可知道這山間都有些什麼?”
趙石恨不能一腳將他的話都踹出來,還好的是,這次寧向嶽接著便道:“別處北山知之不詳,但南面巴山之下,有金花,銀花,頂花三處土司,此處乃蜀國平帝時所設,駐於此間的都乃蠻族,金花蠻,銀花蠻,頂花蠻三族在此已逾數十年。
而群山之間,更有長洞蠻,明山蠻等蠻族村寨數十,就在五年前,蠻王阿律曾請命於安平郡王孟……孟信,設土司於浦縣之南,孟信以蠻族不服教化,屢生事端為由拒之,由是與蠻族交惡,再無往來。”
“但北山少時居於浦縣,曾隨父入山採藥,偶然救得一蠻人性命,那蠻人便是蠻王阿律幼子,此人不但說得一口漢話,且言談之間,深慕我漢家風物,更曾言其父阿律,早想率族人下山,為蜀中治下。
以北山想來,漢中蠻族聲息相通,幾個蠻王皆出於烏衣蠻,若能說動阿律,則其他人也必意動,幾家蠻族出山為民,不光漢中能添十數萬百姓,大帥這裡也可在蠻族中選取健兒從軍,這樣一來,蠻族子弟皆在大帥麾下,其餘人等也必為大帥所用,不敢造次,豈非兩全其美?
若大帥能許北山半月時日,北山這就動身南去,北山知道如今軍情緊急,必會說動蠻族先予大帥數千兵馬,若事情順遂,至多六月間,蠻族也能舉族遷來漢中,大帥可信得過北山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