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p; 次談話不如之前那樣的凝重,到有些輕鬆的意思,尤先生這樣心思絕世之人,事事到了他的嘴裡都是舉重若輕,不管如何繁複之事,幾句話便已解析的明明白白,關節要害顯示的清清楚楚,眾人心裡都是嘆息了一聲,這樣的人物實在人所難及。
&nsp; 李玄瑾也是輕鬆,這時一笑說道:“先生國士之才,正說到本王的心裡去了,不過趙石啊,這武學的條議是你提出來的,本王已經向聖上陳明,父皇那裡也想聽聽你的建言,不過這時不易見面,你心裡不要有什麼隔閡,你的成就在將來,此時要收斂些,這些都是為了你好……
&nsp; 行,你就跟本王說說吧,有什麼好的建議沒有?”
&nsp; 陳老先生撫須微笑,其他幾個卻是都露出了豔羨之色,此人才剛到京師,便已經得了景王看重,此時更是直達天聽,今後的成就還能得了?只這份際遇就已經羨煞旁人,年紀又是如此之小,將來的前程實在不好估量啊。
&nsp; 趙石整了整思緒,這武學在他想來便是軍校,後世有一大把的規章制度,有些合適,有些則不合時宜,想要說出個子午卯友來還是容易的。
&nsp; “首先,武學必須以軍法管制,訂立嚴格的規條框架,治軍不嚴,士卒不知軍法無情,治軍不苛,士卒便不能敢死用命,武學雖是教授軍法之處,不在軍中。但理卻相同,應以軍法為先,不論生員,教授,便是武學的山長也遵軍律而行,行止坐臥莫不和節,如此常年累月,放能教匯出真正地軍人……
&nsp; 眾人聽到這裡。心裡都已明白。這個少年異日若是當了將軍。這治軍當是嚴酷非常的了,治軍向來有兩個極端,一個便是如漢時細柳營,軍規軍紀嚴酷到了極致,便是皇帝親臨也被阻於轅門之外,另一個在漢時也能找到例子,便是飛將軍李廣的部下了。李廣治軍,厚待士卒,但有賞賜便分發諸軍,與士卒同衣同食,所以軍紀雖然鬆弛,平時還時有劫掠之舉,但一遇戰陣,他手下計程車卒也是敢死用命。鋒銳難當的。
&nsp; 在座的幾個人心中顯然也已經想到了這兩個人身上。這時李玄瑾點頭讚許道:“好,這個章程不錯,都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細柳故事先不去說他,李廣麾下士卒只有數千,雖然揚威一時,但仕途卻是坎坷,時人都道他運氣不好,但若真給他數萬兵甲,光一個劫掠地方就能斬了他,他自己的賞賜能有多少,總不能人人均得吧?這軍旅還是得靠律法約束才行,武學便在軍旅之列,以軍規處置正是應當,這一條不錯,你接著說。”
&nsp; 只聽趙石接著說道:“由軍中分工不同,可設諸科,便如騎軍,步軍就是兩個兵種,哨騎探馬又是一個,後勤輜重也算一個,各種攻城軍械也得專人運使,也可列為一科,便是治療傷患的大夫,也可單列出來地,箭兵,弩兵也要分開,當然了,若是想要統籌全域性,這些兵種便都得熟悉,生員們可以憑自己意願來選擇科目。
&nsp; 但想來這些生員官階不會很高,還是學有專精地好,之後再慢慢磨練……領任用也很是隨意,這些都是弊端,若我大秦軍旅能做到和文官一般,分工明細,各有專責,上得戰陣,當能如臂使指,精通衝陣的披堅執銳,精通阻擊的,遊擊惑敵……同於以往才對,而這些,將從武學開始,讓這些生員帶入到軍中,這是個慢功夫,也許需要十年,也許需要二十年,誰也說不好,期間必須輔以各種升遷條例,不能單單以軍功記錄賞罰的……
&nsp; 聽到這裡幾個人才是悚然動容,先前趙石所說的軍紀軍規之類是有跡可循的,這個一般和人的經歷以及性格有關,一般來說,寒門出身地總喜歡和士卒同甘共苦,而世家子弟又是一番做法,這兩種做法說不上誰優誰劣,只看各人的控制能力如何了。
&nsp; 但趙石後面所說的東西就比較超前一些了,雖然自古以來軍隊的分工越來越是明確,像三國時那般將官約鬥,勝則一哄而上,敗則四散潰逃的情形這個時候已然是過去式了,下級軍官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但就如趙石所言,將領的任用還是比較隨意,在陣前更主將一言而決,帶有很濃重的各人喜好等因素在裡面,這樣一來便很難做到人盡其用,各盡其責。
&nsp; 趙石所說地正是解決這樣情形地辦法,將分工細化到兵種上,讓內行指揮內行,在效率上當然能更上一層,也在最大程度上消弱
&nsp; 將官的權柄,但也確如趙石所言,這樣一來,簡直涉的方方面面,可以預見地,一旦照此實行,將是一個如何浩大的軍制的改革,武學作為這些東西的發源之地,將來會不會成為眾矢之的,爭鬥將激烈到怎樣的程度,這其中要改多少東西才合適,又要怎麼改才適當,那些世家豪門如今不明所以,一個武學並不能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但以後呢?隨著武學影響的擴大,涉及的東西越來越多,可以想見的,阻力將越來越大,最後會是個什麼結果?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人力可以預測的了。
&nsp; 在座的都是心機深沉之輩,臉上驚異之色方露,便已經想到這其中的利弊,當趙石說完,書房中卻是一片靜默,就連陳老先生這樣的智者也是低頭思索,面露沉重之色。
&nsp; 半晌之後,李玄瑾搖頭嘆息了一聲,臉上雖是看不出是喜是怒,但這心底卻已是波瀾起伏。趙石所說雖然很是誘人,但這其中的利弊也是難以估量,在他這樣地人眼裡看來,改革並不是只有好處,一個不慎也會有覆水之憂的,有些地方也不是說改就改的了,權衡輕重之下也只是笑道:“趙石已經說了這些,你們都思量思量。有什麼見地都說出來。咱們這裡先議議。到了父皇那裡也好說話不是?”
&nsp; 陳老先生這時抬起頭道:“我看還是從長計議的好,不如這樣,武學反正也是試行,趙石所說也確實對軍中將校有些好處的,試試也是無妨,既然是試行,則別的儘可不動。只為大秦培養幹才便是了,有了成例之後再作打算,王爺看這樣可好?”
&nsp; 李玄瑾點了點頭,又覺趙石此議實有難言的妙處,這樣駁了有些可惜,這樣周密的框架,也不知這少年費了多少地心思,不好太傷對方地進取之心。於是笑著道。“你們可能不知道,本王在鞏義縣遇到趙石地時候,他手下的那些兵士可都真是虎狼之士啊。在練兵上面我看沒幾個人能及得上他的……
&nsp; 若不是你年紀在那裡擺著,在軍中資歷又不足夠,本王還想著讓你當個武學的教授的,尤其難能可貴是你這進取之心,可要比朝堂之上許多尸位素餐之輩強的多了。
&nsp; 你說的這些條陳不錯,但需細加雕琢才能實行,不能想當然爾,有些事情不是你說地不對,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能不審慎行事。
&nsp; 不過呢,咱們這裡只提建言,若要實行還得皇上點頭才行,陳先生,你幫著趙石將這些整理一下,弄個章程出來,到時我帶入宮中讓父皇看看,然後再說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