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卷萬里征途會英豪第三百九十八章獎懲(三)

這算是一個收穫,其他便是在李全壽嘴裡知道了許多事情,半年未曾再接觸這些朝堂之上的爭鬥,京中局勢變化也是不小。鞏義縣冒官案。魏王回京,對朝廷局勢都有很大的影響。人事上的變動也很多。

李全壽雖然不清楚其中到底有何玄妙,但嘮嘮叨叨卻是鉅細無遺地將這些事說了個清楚。雖然瑣碎了些,但也大概給了趙石一個印象,朝政漸漸趨於平穩,不然趙布宗不會離京。

最讓他注意的卻是西山武學在折大將軍操持之下,已經有了些興旺的樣子,這次南邊聚集大軍,武學中已經抽調了一些人出來,至於這些人成不成才,還要見過陣仗才行,不過趙石知道,這些抽調出來的人其實並算不上武學地精華,只有那些武學中招收的童子才是根基所在。===

不過武學的建立是當今聖上一手推動,各部無人敢有異議,更是不遺餘力的支援,又有折大將軍坐鎮,勢頭蒸蒸日上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禮部看著有些眼紅,他們也有國子監,和武學一文一武,算是大秦平級的機構,職能和目的上也差不多少,但沿襲舊制地他們實在於如今充滿活力地武學沒法相提並論,又出了曾聞遠這樣一個前禮部尚書,境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如今的國子監祭酒也是個妙人,並沒有眼睛紅地跟武學較勁兒,而是將一些童子送入武學,算是編外人員,君子六藝之中還有個射藝呢,讓國子監的童子們學武也就算不得什麼大事,折木清那裡也高興地很,很是說了他幾句好話,然後這位祭酒大人又讓國子監的學子們給武學的童生講學,這麼一番做派下來,惹得大將軍折木清登門道謝,聲名在禮部算得上是一時無兩,出足了風頭,升官已是早晚的事了。

等到趙石出來,已經月上中天時分,還是由吳太監帶路,領著六個趙氏子弟,以及一個少女漫步出宮。

但沒走多遠,黑影中卻是走出幾個人來。

“聖上召鷹揚將軍趙石乾元殿問對……”領頭的不是旁人,正是半年沒見的乾元殿總管太監徐春。

勞累人就有勞累命,在六個趙氏子弟羨慕的目光中隨徐春而去,臨走不忘囑咐吳太監將他們送出宮去。

走在路上,趙石揉了揉腦袋,饒是他體格強健,這時也感到了幾分疲倦,這和騎馬打仗完全是兩碼事,這一天下來,見的人,說的話,紛紛亂亂在他腦子裡轉悠,都無法去想為什麼李玄謹這個時候還要召見他,不是在太后宮中見過一次了嗎?什麼事情這麼急?又生了怎樣的變故?

感到自己腦子有些不夠用,看了一眼將隨行太監都趕出老遠的徐春,終是問道:“陛下有什麼事情嗎?”

徐春年輕的臉上掛上了笑容,只是他也不是當年那個尖叫著喊救命的孩子了,這兩年養尊處優之下,也有了些威勢,眉宇間也有了幾分陰沉之意。

“先恭喜大人平安回京,半年未見,大人可有強健不少。

笑著說了一句,這才接著道:“陛下很……累,也很焦躁,這些日子每晚都是處理政務到深夜,還很是容易在夢中驚醒,待人也要嚴厲的多,大人要小心些,不過陛下讓我在東宮外面等著,也沒有著急見大人的意思,可能沒什麼大事,不過多數是南邊的事情,大人要想好了再說,以免陛下怒。”

趙石也安下了心來,這個徐春到是沒有官升脾氣長的意思,宮裡有這樣一個人在,著實省心不少。

趙石進到乾元殿的時候,李玄謹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奏摺,臉上有些潮紅之色,估計是在太后宮中喝了幾杯所致,見到趙石入內,也沒了先前的怒色,看上去很是溫和的樣子。

擺手讓正好施禮的趙石不必多禮,又叫人給了趙石一把椅子坐下,卻是自顧自的看起了奏摺,沒再說話。

趙石也不著急,只是四處打量著乾元殿的擺設,南征的事情想都不用想,之前已經想的夠多半晌過後,李玄謹才輕輕放下手裡的奏摺,抬頭看了趙石一眼,嘴角慢慢綻開笑意,“嗯,出兵放馬了一次,這氣度到是比以前強了些,跟朕說說,你到胡人那裡去幹了什麼?為什麼不隨大軍迴轉?”

這個趙石早有準備的,也不猶豫,立即答道:“臣初見戰陣,到是對金國的軍旅生了些興趣,金國以女真人為主,契丹人為輔,而先接陣的一般都是漢軍和雜胡。

漢軍先不去說他,這些雜胡的來歷多的很,大多都是草原部落,打仗也不怎麼賣力,但卻都悍勇的很,臣被趕進呂梁山過了一段日子,正好遇到些韃靼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臣就去了韃靼草原,到也收穫頗豐,不虛此行的,只是忘了歸期,所以……

“哦……”李玄謹也知道他這話半真半假的,卻並不打算在這個上面追究什麼,而是似笑非笑的道:“給朕說說,你有什麼了不得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