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微臣早年第一次入宮之時……微臣留宿於宮中,那一晚就曾見過公主一面,當然,娘娘可別誤會,只是見了一面,連名姓都不清楚,後來入宮次數多了,才知道,那是公主殿下。”
在八卦之心,熊熊燃燒的太皇太后面前,誰也頂不住,受逼不過,加上他今時今日的地位也不須那許多顧忌了,而且,靖佳公主那邊,也已寡居多年,趙石只能開口道出了些真相,饒是如此,他還是用凌厲至極的目光在幾個聽到這話,都面色古怪的宮人臉上掃過,威脅之意,溢於言表。
太皇太后這裡,已經瞪大了眼睛,她可萬萬沒有想到,兩人的事情能追溯到正德一朝時候去。
想想那會兒,一個血氣方剛,一個青春年少,還是晚上……對於趙石自己的說辭,她可不怎麼相信。
“去去去,都離遠些,聽了這些,作死嗎?”隨即太皇太后揮著手,好像恢復了年輕一般,將幾個宮人趕的遠遠的,這才接著問,“後來呢?”
這會兒趙石到是盼著皇帝陛下趕緊過來了,老太太的追問,讓人很是難以應付。
“後來……臣也沒當回事……”
太皇太后聲音立馬高了三度,手還狠狠的拍了一下桌案,“沒當回事?”
趙石一聽,就知道這位老太太恐怕是會錯了意,心裡惱火起來了。
“之後不久,先帝登基。臣便去了東邊潼關效力。回來長安沒多久。又去了蜀中,幾番征戰生生死死,總算薄有功勞,也能活著回到長安述職……”
老人容易心軟,即便是太皇太后聽了這個,也緩和下了臉色,當年故事,她可是清清楚楚。景帝登基,趙石隨即東去潼關,在魏王李玄道麾下效力,兄弟爭皇位那麼久,作為景帝心腹之臣的趙石哪還能得什麼好處,險死還生之下,跑進了呂梁山。
這小子也心大,扔下了部署,跑到了北方草原之上,跟韃靼人結下了一段交情。他那個韃靼公主,好像就是這麼來的。
回到長安不久。又有伐蜀之役,初時,大將軍吳寧功勞頗顯,實際上,滅蜀之人,應該是這位吳大將軍才對,但後來,吳寧措置不利,蜀中大亂,吳寧自己更是遇刺重傷,這才有了趙石獨當一面的機會。
先上平蜀之策,再領一支孤軍入蜀,征戰近一載,終是得靖全功。
想到那時之艱難,朝野內外沸反盈天,若非趙石橫空出世,力挽狂瀾,之後也不知道會是怎麼一個情形。
想到這裡,太皇太后心裡雖有著惱火,卻沒有再疾言厲色的訓斥。
只是問道,“回來之後呢。”
趙石琢磨了一下,“回來之後,公主殿下卻是突然派人找到微臣,說是要遠嫁西夏了……”
“不過還好,西夏人到底沒那個福分……”
不說還好,說到這裡,太皇太后眨巴著眼睛,猛的便有光亮閃過,似笑非笑的道了一句,“聽聞歸義王在西北曾為馬匪,那個時候,也不知你們有沒有什麼牽連,算起來,好像也正應該是那一年,歸義王率馬匪奔吐蕃低地,一戰功成,最終立下了好大一番基業。”
事情不怕說,就怕人想,當年之事做的很是隱秘,除了幾個當事之人外,幾乎沒有什麼人能將西夏使節遇襲之事和歸義王以及大將軍趙石聯絡起來。
這麼多年過去,當年的馬匪頭子,已經成了吐蕃人的太陽之子,率眾內附之後,又進封為歸義王,權重一方,幾乎已經是半個西北王了。
而大將軍趙石,更已聲名赫赫,傳於天下,為諸國所懼。
物是人非,更沒有人去想當年什麼西夏使節的事情了,只是真相到了這個時候,卻已禁不起多少推敲了,只要用心去找,別說太皇太后這樣耳目靈通的人了,便是普通人,怕是也能尋到繼續蛛絲馬跡。
但趙石自然是不會承認的,膽大妄為的事情他乾的不少,能讓人當面揭破的,卻是頭一遭,往事過去那麼多年,他不怕翻舊賬,卻也斷不會自己去承認什麼。
“那是西夏人倒黴,可真跟臣沒什麼關聯。”
太皇太后不耐煩,這點事別說過去了那麼多年,即便發生在當下,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