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趙石也樂於藉此在秦州多呆些時日,甚至他打算回去鞏義瞧瞧,上次回去,弄的頗不愉快,姐姐一家還在鞏義待著,別有哪個膽上生毛的傢伙找他們麻煩,再者,他也有心將老父的墳頭挪到長安去,省的老孃天天惦記沒有香火奉上。
不過,他這裡想的到是挺好,但剛在秦州呆了兩日,朝廷急信便到了秦州。
這次又聽到了皇帝陛下的口諭,意思只有一個,命晉國公,大將軍趙石火速回京,不得在沿途耽擱。
口諭很有些不客氣,顯然,對於趙石在吐蕃呆了半年,又在路上故意拖延之舉十分不滿。。。。。。。
當然,皇帝陛下惱火也是正常的,因為另外一件大事發生了。
大秦成武六年冬,遼東探報終於到了大秦京師長安,金帝率金國群臣遠走遼東深處,疑是去了高麗。
如果訊息屬實的話,那也就意味著。。。。。。。。。曾經雄踞北地近百載的金國。。。。。。亡了。。。。。。。
大秦上下,一時失聲,北地金國,曾經擁兵百餘萬,驅草原諸族,如驅牲畜,與黃河南岸的大秦,後周交鋒數十載,壓的後周幾乎年年納貢歲歲稱臣,也將大秦壓在潼關一線,不得稍有動彈。
十幾年間,大秦費盡心機,相攻多年,才打下了河中河東,還要時刻防備其反撲。
而今,這樣一個北地大國,悄無聲息間竟然亡了,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不過震驚之後,臣子們立即興奮了起來,河南戰事的種種,也被暫時拋去了一邊兒,皇帝陛下的龍案之上,多了許多奏章,全是建言立即出兵,越過太行北徑,收復遼東的。。。。。。。。。。。
甚至於,一些兵部和樞密院的大臣,也都支援此舉,更有甚者,想著收復遼東之後,河東河中兵馬齊集,可以順勢攻伐河北,誅滅大秦叛臣李任權於河北境內。
看似有著道理,但只要深想一下,這卻都是些激動過頭的胡言亂語罷了。
金國怎麼亡的,為什麼就突然亡了?
對遼東訊息並非一無所知的大秦朝臣們,只要稍微深想一下就能找出原因。
失去了河中河東的金國,已去了半壁江山,之後又有外間將領專權,割據之勢已成。
到了這個地步,金國其實已經只剩下了一口氣罷了,而給金國最後一擊的,不用問,便是東北的蒙古諸部了。
自與大秦爭鋒失利,金國龜縮回了太行山以東,他們便開始面對東北草原胡人的劫掠。。。。。。
而現在,窮途末路的金國,終於亡了,訊息來的很突然,但也好像理所當然。
就像當年契丹人建立的遼國,也不是悄無聲息間,便被女真人給滅了?
如果說金國驟亡還讓人震驚唏噓之餘,還有驚喜存在的話,接下來送到長安的探報就不那麼令人愉快了。
大秦叛將,金國南京兵馬提調李任權再次乾淨利落的轉換門庭,降了後周,封王,領河北以及山東北路各路兵馬總管之職,樞密副使,加太子少保。
這位大秦叛將也順便戴實了自己三姓家奴的帽子。
這個訊息對大秦自然不是那麼美好,不過也算有所預料吧,畢竟河南戰事當中,李任權出兵聯周抗秦,已經有了先兆,如今不過是更進一步而已。
至於李任權降周這件事本身來說,也好理解,一次正經的政治交易罷了,不必細述。
皇帝陛下今年已經聽了太多的壞訊息,心情自然可想而知,趙石不知道的是,皇帝陛下大怒之下,已經以內衙不堪驅用為由,而廢內衙,轉而欲要命人另起爐灶,以探各處緊要軍情。。。。。。。。
只是這事皇帝陛下還沒有定計,需要跟心腹之人細細商量而已。
作為皇帝陛下最信重之人,大將軍趙石此時卻不在京師,已經在外邊逍遙的過了多半年,這實在讓皇帝陛下忍無可忍,終於發了脾氣。
於是,趙石終於徹底結束了這次頗為輕鬆愉快的旅程,撇下了聽到趙石要先自回京的訊息,目光便變得頗為幽怨的太子殿下,帶著親兵護衛們,在凜冽的寒風當中,以拼命的架勢,宿夜不停,急急趕回了京師長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