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戰議

外間那麼多的風險,胡人那麼的粗蠻,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而這,也將是大秦最好的開戰藉口,這比和親更有效,也更直接,付出的代價也更少,選擇的餘地也更大,名聲上,還不那麼難聽,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說皇家子弟出使,可能陰結外邦,以謀反亂。

在趙石看來,起碼在成武一朝,是不可能的,至於之後會不會有上來個廢物,給了旁人那樣的機會,哪兒管得了那麼多。

本就沒有千秋萬世的王朝,若皇室真出了這麼一位,能夠帶著胡人南下奪取皇位,這樣的人,放在京師長安,豈非更加危險?

當然,無論利弊,趙石想到的或者沒想到的,註定都不會說的那麼的清楚。

這只是個提議,而且,這裡只有皇帝陛下和他兩人,也根本算不上正經的建言,聽與不聽,都在皇帝陛下。

而他也從不懷疑,眼前這位陛下真的會對誰言聽計從,會看不到事情的利弊。

這滿朝上下,聰明人多了去了,尤其是這位陛下,更是有點聰明的過了頭,所以,最後皇帝陛下會做出怎樣的決斷,趙石都不會感到奇怪。

實際上,皇帝陛下心眼兒轉動的要比趙石想象的還要快。

只是眨眼工夫,皇帝陛下就已經想到,皇室宗親的身份,會讓出使的使節更具威嚴,對大秦是有好處的。

但在這個上面,弊端同樣明顯,一旦言行舉止失當,會讓外間之人,迅速對大秦的權威失去敬畏之心。

這樣的提議,其實只是讓皇帝陛下稍稍沉吟了一會兒,然後皇帝陛下就笑眯眯的道了一句,“外邦路途遙遠,風霜困頓,艱辛之處,不需贅言,愛卿應該多有體會才是,皇家子弟,怎受得了如此苦楚?”

皇帝陛下做不忍心狀,但眼角眉梢卻存著笑意。

趙石當即就明白,皇帝陛下動心了,只是這位從來不會當面給個準話而已。

其實,皇帝陛下此時想的卻是,趙柱國給出的主意。都很新鮮。也總是這般讓人難以取捨。

當然。最讓皇帝陛下感興趣的是,如今趙石好像喜歡將人往外趕。、

就像之前提議太子出巡,順便將幾個老臣塞進去一般,如今又是想著將皇家子弟,趕去吐蕃,草原。

皇帝陛下惡意的猜想,也許是這廝常年在外,吃夠了旅途勞頓的苦頭。便也見不得旁人好,總想著讓他們尊貴之人,也嘗一嘗此等滋味兒。

比如太子李珀,已經連續兩年出京,都跟這廝有關。

那幾位白髮蒼蒼的參知政事,也已被折騰病了一半兒。

而嬌生慣養的皇家子弟,到了萬里之外的苦寒所在,又能比旁人好多少呢?

想的更深一些,這與其人寒門出身可能也脫不了干係。

皇帝陛下這裡猜測著趙石的心理,雖然多為惡趣味作祟。但也猜的**不離十。

趙石這裡,卻是懵然不知。還呵呵笑了幾聲,道:“陛下說的是,所謂外邦,多為荒蠻所在,確實不是什麼好去處。”

這廝越來越狡猾了,皇帝陛下暗自咬了咬牙。

“荒蠻之地,易起紛爭,你也應該看了邸報,回鶻以及西遼之事,你怎麼看?”

愛卿兩個字省了,說明話題進入了另外一個節奏,更親近也更隱秘。

這同樣是趙石回京之後,必須面對的一件事。

“西遼在天山以北,地域廣闊,族類眾多。。。。。。。。也許,其他朝臣會認為,西遼離我大秦有萬里之遙,又是如此大國,加之中原未定,定然不想輕啟戰端。。。。。。。。。”

“但依微臣之見,如今我大秦玉門關外,便是回鶻,天山以北,便是西遼疆域,所以,微臣看來,西遼與我大秦已在咫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