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
談談說說,小半天的光陰悄然流逝。
桌上的菜色已經換了三遍,市井間難得一見的皇供佳釀也空了兩壇。
當然,皇帝陛下既沒有那麼大的飯量,也沒有那麼好的酒量,多數都進了趙石的肚子。
其實趙石也吃喝的沒什麼滋味兒,就算是他,在跟皇帝陛下相處的時候,也不會徹底放開懷抱,真的如對好友故人一般。
皇帝陛下到是興致不錯,談過了那些朝廷大事,之後的話題,到是和平常人差不多。
皇帝陛下也有好奇心,只不過身為帝王,表現的機會不多而已。
像是河洛那邊兒的風土人情,各種見聞,山川景色,他都會問上一問。
別看人們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但帝王所見所聞,多數都是從臣下口中或朝廷邸報,各種奏疏得知,真要說親眼見到,卻是千難萬難了。
總的來說,談到身不由己之處,君王們有點可憐,臣下們也不容易。
直到日漸西斜,趙石才從乾元殿辭出來⌒。
終,皇帝陛下也沒提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樞密使的人選問題。
不過既然皇帝陛下不提,趙石也沒多說一個字。
當然,他心中也有猜測,一個就是皇帝陛下心意已定,不想趙石開口,影響自己的決斷。
或者呢,就涉及到君臣相處之道了,趙石這裡為難。皇帝陛下也定然心知肚明。可以理解為皇帝陛下有愛護之意。
再有。對於皇帝陛下而言,也不應該讓臣下時刻保持著左右同門下平章事或者樞密使這樣的職位的能力。
這中間的分寸,就看君臣怎麼把握了。
顯然君臣二人,對此事都選擇了沉默,此次相談之後,也就差不多有了心照不宣的意味,達成了一定的默契。
之後,樞密使之位到底落在誰的頭上。趙石不會再行計較,皇帝陛下也不會再跟趙石問及此事。
出了乾元殿,趙石身上一陣輕鬆。
該說的都說的差不多了,其他沒說的,也不用再糾結於心,心情自然和進宮時不太一樣了。
在乾元殿門前,已經有人等候多時。
太皇太后娘娘招趙石去慈安宮,看看天色就知道,這是接茬吃晚飯的節奏。
趙石心裡嘆了口氣,進了這座宮城。不論是誰,都是身不由己居多啊。
不過呢。還是那句話,他也沒太過僑情,皇帝陛下推了一天的政務,跟他單獨相會,這可以說是身為臣子的殊榮,出來又有太皇太后相招,這樣的恩遇,千年以降,能夠享受到的人,也是屈指可數。
但讓趙石萬萬沒想到的是,在慈安宮等著他的是這樣的一個陣仗。
上一次,趙石到慈安宮赴宴,見到的是一群先帝妃嬪,這一次。。。。。。他又一頭扎進了女兒國。
不過這次意義完不同。
趙石到的時候,慈安宮內可謂鶯歌燕語,熱鬧非凡。
除了笑容滿面,好像年輕了好多的太皇太后娘娘以外,皇后娘娘也在。
這位皇后娘娘跟趙石交集不多,不過統御六宮至今,名聲很是不錯,和景興皇帝年間不同的是,這位皇后娘娘和皇帝陛下感情甚篤,雖然也鬧些小別扭,但後位可謂是穩如泰山。。。。。。。
而趙石知道,像成武皇帝李壽,頗有些戀母情結,景興末年鬧了那一出之後,成武一朝,想來不會有廢后之虞了。
其實大秦的皇后娘娘,存在感一直不強,這和她們出身不高有著脫不開的關係。
但實際上,大秦的皇后娘娘,一般而言,都是英姿颯爽的潑辣女兒。
大秦皇位之爭一直很激烈,卻沒給這些女人太多的機會,不然的話,出上一位兩位則天武后那樣的女皇帝,也沒什麼奇怪的。
但這會兒在慈安宮中,主角絕對不會是這位皇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