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五十章思慮

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五十章思慮

將近年關,宣撫使府邸門前也熱鬧了起來,//高速更新//

要說經過幾個月的時間過去,河東地方衙門已經漸漸完整,並運作了起來,那麼宣撫使衙門卻還沒多少動靜。

許多人心裡也明白,宣撫使衙門是從大將軍府轉變而來,說到底,大將軍還是出身軍旅,對地方政務並不算熱衷,所以於地方政務上,插手不多,就算派了一些人安插進知府衙門,據說也是應幾處州府的知府大人所請,可見,大將軍本人對於處理地方政務興致寥寥。

這對於地方官吏來說,無疑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宣撫使之下的都察使司,也一直不見什麼動靜。

朝廷上,連個風聲都沒傳出來,也就是說,北地這裡,一直是宣撫使衙門一家獨大,許多人就想,如果到了來年春天,朝廷諭令還沒到的話,朝廷的意思也就明朗了,河東將不設都察使司衙門?

這樣一來的話,和其他地方可就大不相同了,要知道,大秦其他州府,軍,政,還有督察地方官吏,清查地方冤案的都察使,巡風使,職權分明,相互牽制,也構成了大秦地方基本行政體系。

但在河東這裡,宣撫使大人可謂是大權獨攬,連都察使司都不見蹤影,可見朝廷對宣撫使大人之信重了。

所以離年關還有多半個月,河東州府衙門的大人們便已經將年禮都送了自己親書之筆墨,不善此道的,送些吃食用物過來,也沒人會怪罪於你。

總的來說,大秦的官場之清廉,足可以稱頌於世,這可以說是一種風氣,建立起來不算太難,破壞起來,也很輕易。

本來,到得年關前面的時候,各處地方長官,定然是要到上官這裡還親自拜會,將一年中的所做所聞,都做個了結,朝廷考評,也就此下個定論的,之後還要聚宴歡飲一場,折騰來折騰去,直到年關,才各回屬地。

但河東這裡也是不同,宣撫使大人早就跟各處打了招呼,天寒地凍的,各人又都上任不久,上任之初都見過了的,這會兒也就沒必要奔波什麼了,這下不但宣撫使大人輕鬆了許多,下面的地方官吏也都覺著不錯。

雖說失去了面見宣撫使大人的一個好機會,但北地這裡冷的邪乎,在如此天氣裡來回奔波,離的近的還好說,離的遠的,可就受罪了不是。

就這麼,宣撫使衙門門前雖熱鬧,但卻只是些送年禮過來的州府屬吏人等了,不用宣撫使大人親自招待,送年禮的人也是送到即回,這個表面文章做的,可謂是皆大歡喜了。

此時此刻,大將軍趙石確實很是清閒,只前幾日將軍中將領們湊在一起,喝了一場,並告誡這些傢伙,年關將近,管好了什麼事情,便也完了。

其他的,他是能撒手的便撒了手,地方上的事情,他是真的沒什麼太多的興致去管,前些日,大同府知府大人鬧的那一齣兒,算是讓他稍稍插手了些地方政務,但之後,他也便再沒理會那邊的訊息。

在他見了一次河東地方大族的人之後,覺著河東地方上的這些傢伙,實在有些缺乏政治智慧,一個地方士紳,在見了知府大人之後,又找到宣撫使門上,也算是奇葩。

就算是知府大人故意如此,但你個地方士紳也就不想想,知府,和宣撫使能一樣嘛,你既然先找上了知府衙門,其實已經失去了選擇的權力,竟然還能上宣撫使衙門的門兒。

這要換在大秦別的地方,知府大人還不得把鼻子都給氣歪了?之後還能有你的好?

首鼠兩端,這要是在官場上,死無葬身之地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那位可好,據說從宣撫使府邸出去,還直接去了知府衙門,是去給知府大人示威不成,一路上還沾沾自喜,這樣的豬腦子,連自己都看不過眼,看來啊,河東士紳這裡,很少有跟當權者打交道的機會,不然的話,應該不會如此幼稚才對。

見了這麼個人,趙石也就失了興致,接下來就任由知府大人卻折騰了,再來到他門上的人,也都被擋了駕,也順便告訴這些沒頭蒼蠅,宣撫使大人不是那麼好見的。

此時趙石正在練字,這處府邸中書房很是不小,書也多,滿滿當當的兩個書架,據說海珠兒連字都不認得幾個,弄這許多書在此,估摸著是附庸風雅了。

趙石閒下來的時候翻了翻,這裡什麼雜七雜八的書都有,甚至在書案下面的某處角落裡,還發現了一些。

古人的書對於他來說,多數都晦澀難懂,讀了這麼多年,也沒多少張進,尤其是讓他頭疼的是,古人的書沒有標點,讀起來分外的辛苦,這也讓他讀書的興致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