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這表面功夫卻都還在不停的做著,相處起來,比之景帝在位之時,看上去卻還要融洽幾分。
要不怎麼說呢,官場之道,高深莫測,政見之爭,派系紛擾,變幻莫測之處,非是普通人能夠想象的。
定了定神,李承乾將戰報收入袖中,點頭道:“這些時日,兵部事情不少,便勞煩成大人多照看一下,本官這就入宮,將這喜訊報給陛下,順便見見汪大人。。。。。。。。對了,立即命人去樞密院,將此事報上去。。。。。。”
“唉,事情真是多的惱人,還好有成大人在,不然本官可就要分身乏術了呢。”
成巒笑笑道:“這是喜事,再多也是高興,到是戶部那裡,袋子捂的越來越緊,也不瞧瞧是什麼事情,大人還要多費心,征戰日急,這麼糾纏來去,將來怕是要誤大事的。。。。。。”
李承乾省得他話中所指,如今蜀中糧草流水般的運到東邊,戶部又要掌管天下錢糧,忙碌之處,實為六部之首。
這麼一來,和兵部便屢屢糾纏在一起,而如今的戶部尚書李吉是李家的人,此人為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的堂弟,又與樞密使汪道存交好,上任之後,本就與李承乾多有間隙。
而今王氏一族垮了,朝野間留下空缺不少,李吉不是李圃,自然對這些空缺心熱眼紅,眼見自家堂兄相位穩固,他便開始趁機走動,安插親信。
但李承乾怎麼會容他往兵部安插私人,旁人顧忌他的顏面,以及李家聲勢,但李承乾不管這些,他看的很清楚,即便當今聖上不喜於他,但他這個兵部尚書的位子,怕是比景帝在位時還要穩當幾分。
說來也是好笑,他算是看準了的,雖說據傳他這個位子還是大將軍趙石給保下來,說不定哪天就沒了,但他卻心底裡明鏡相仿,若當今陛下惡了誰,即便是大將軍趙石,也保不下來。
這麼說吧,也許大將軍趙石只要得勢一天,他這個兵部尚書的位子便不會落到旁人手上,這中間的道理,不用細說,多數人都能明白。
既然如此,他才不管什麼李家鄭家的,該拒之門外的,絕不含糊,更在心裡冷笑,李家看似風光,但從先帝一朝便開始得罪人,現下恐怕得罪的人更多。
王家前車之鑑不遠,李家這麼折騰,早晚又是一個王家。
這般下來,戶部尚書李吉對他自然更是看不順眼,多少次了,在中書議事之時,屢屢攻訐,不是路途遙遠,糧草損耗太重,便是指斥兵部護送糧草不利,又多損了多少錢糧等等。。。。。。。。
下面的事情也是磕碰不斷,不光是李承乾這裡,便是成巒也已煩不勝煩,兩人私下裡多有商議,只是沒有太好的法子而已。
不過兩人都已經有了大致的盤算,只待時機到來罷了,而今成巒提醒這一句,便有趁著陛下高興,兵部再有所請,應是水到渠成才對。。。。。。。
而李吉雖然度量狹小,身為輔相的李圃卻是一心為國,近來戶部有所收斂,中書議事之時,李吉也不再多嘴多舌,想來是私下裡手了兄長斥責之故。
不過軍中之事,一點差池也許就能誤了大事,這麼糾纏下去,總是不妥。。。。。。。
李承乾哈哈一笑,“這事啊,急不來,瞧瞧再說吧,不過戶部確也太忙碌了些,給他們減些,當也是兩全其美之事。。。。。。。。”
兩人對視一眼,心中早有默契,都是微微一笑。
見李承乾起身,成巒微微躬身,“大人慢走。”
李承乾頷首示意,道了一聲辛苦。。。。。。。。
李承乾徑自出了兵部,帶上隨從人等,也不坐轎,快馬便往宮內而去。
到了宮門,候了些時候,便有太監出來,領著李承乾入了宮門,徑自往乾元殿方向過去,李承乾神思不由有些恍惚,勤政殿建成不過數載,當今陛下卻重啟乾元殿,建的堂皇宏大的勤政殿卻如被廢棄了一般。
點滴之間,當今陛下對先帝的怨恨已是不用多說什麼了,那他們這些景帝近臣,將來到底都會是個什麼下場呢?
(月票,月票,掉出首頁排行榜了,大家還有月票沒了,投些過來,就知道,歷史類新書出來了三四本,肯定要將月票分薄,沒想到這麼嚴重,阿草拜求大家多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