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黃四

ps:看《將血》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的更多建議,關注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黃四揹著柴禾,蹣跚行於路上,遠處,新安縣城已經在望,黃四不由緊了緊背繩,加快了些腳步。↑

四月間,新安這裡已經算是來到了初夏,天氣暖洋洋的,雨水也漸漸豐沛了起來。

汗水順著黃四古銅色的肌膚流淌,但雙手都沒閒著的黃四顧不得擦抹,只埋頭趕路。

黃四是個樵夫,一擔乾柴古渡頭,盤纏一日破遊遊,歸來澗底磨刀斧,又做全家明日謀,這就是樵夫。

沒有田產或者田產不足為生的人便以上山打柴度日,社會最底層的活計之一。

黃四家住新安西北射雁坡下的黃家村,相傳因黃帝曾在此駐兵,並在這裡射下過一隻白雁,所以便有了射雁坡和黃家村。

這種民間傳說,已經無從考據,而且,人家黃帝可是姓公孫,也只有黃家村的人自認為黃帝嫡傳後裔罷了。

不過,新安這地方很古老,各種傳說都有,不獨黃家村一個,洛水上還曾出過八卦圖呢,你管人家黃帝是不是曾在黃家村留過根苗?

由此,也可見這裡歷史沉澱之深了。

但不管怎麼說,你是黃帝后裔也好,是炎帝子孫也罷,現在這日子過的可著實艱難。

對於正值壯年的黃四來說,日子過的苦些沒什麼。還要慶幸一下。自己身處新安治下。。。。。。。

因為這裡地近洛陽。去年亂起來的時候,沒遭多少兵禍。

要知道,去年西邊,南邊的那些地方,鬧的可真兇,許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他這裡還能拼著一把子力氣。保全家飽暖,已經可以說老天爺待他不薄了。

不過,村子裡有幾戶人家,現在也是棲棲遑遑。

這幾戶人家,都都算跟黃四家有著這樣那樣的關係,算是親戚,家中無一例外,都有著幾個血氣方剛的壯小夥兒。

聽了那些傳過來的謠言,就悄悄打點行裝,投軍去了。自然不會去投秦軍,而是如今官府口中的亂匪。而如今也不見蹤影,官府的安民告示也發下多時,看來啊,也都凶多吉少了。。。。。。。。

可憐那幾戶人家,沒了勞力不說,剩下些孤兒寡婦,老老少少的,整日裡以淚洗面,還要擔心官府追究,這日子還怎麼過的下去?

而村子裡那位以前總是之乎者也,說些家啊國啊之類的話的老夫子,如今也閉口不再言說當年在大周治下怎麼怎麼好了。

黃四自然不懂那些大道理,他如今只是慶幸,沒有頭腦一熱,扔下婆娘孩子以及老孃,跟著那些兄弟走了,不然的話,他真不敢想,自己若在外面有個三長兩短,家裡面會是個什麼情景。

這可真不是說笑,作為黃家村中,最強健的男人之一,去年可沒少有村裡的小夥子跟他說這個,他也不是沒想過,靠著這身氣力,出去闖蕩一番,搏個功名回來,讓妻兒過的好些。。。。。。。。

但說來也是可笑,他最終沒離開,不是因為其他什麼,而是他想到了,當初還小的時候,秦人來犯,在新安到洛陽一路上,打成一鍋粥般。。。。。。

不是害怕那會兒的慘象,而是那會兒他見過大周的官兵,他不記得旁的什麼,只是有一點記得很牢。

大周的官兵,穿的很破,還搶過他家的柴火,吃的也不好。

到是大秦的兵卒,穿的體面,吃的也飽,來來往往,也從沒搶過他家東西。

他很難理解,當年在大周治下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過,好男不當兵,現在換了大秦,怎麼就有那麼多人改了口,想要從軍去跟大秦打仗。

不理解歸不理解,他只樸素的認為,當大周的兵,吃不好穿不暖,還不如當大秦的兵呢。。。。。。。

當然,他也只是想想,他到底沒去從軍,家裡有老有小,離不開他,而且,他也不放心,村子裡那些親戚照顧家裡。

時間短些還成,時間長了,親戚畢竟是親戚,誰家的日子都不好過,誰能有那個善心,寧可自己家兒郎餓著,卻讓外人吃飽飯的?而且。。。。。。。他家裡也就兩畝薄田。。。。。。

想到這個,黃四黝黑的臉上,不由綻出些笑容出來。

他心裡在想著,這次到縣城,說什麼也要去衙門口那瞧瞧,聽說有很多無主的田地,可以發給自己這樣的人耕種,只要願意離鄉背井。。。。。。嗯,他聽人說了,其實也不算離家多遠,只不過不能居住在黃家村了。

這對於黃四來說,無疑又是個頗為艱難的選擇,就像去年有人勸說他去投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