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因為種姓制度,給百姓造成根深蒂固思想,認為貧苦是一種修行,越貧苦對修行越好的奇葩印度人之外,其他國家的百姓活下下去就會拼命,而這也是人類的求生本能。
西夏以前強大的時候,各部的首領和百姓們自然會對國主李乾順唯命是從,保持著敬畏之心,可是到了這個地步,那活下去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
西夏國在頂峰的時期,人口有300萬,當時居然維持了65萬左右常規軍隊,那時候的西夏梁太后曾經動員了60萬西夏大軍東征大宋,如果以總人口和軍隊的比例來計算的話,西夏可謂是世界之冠了。
為什麼西夏國能招募到如此驚人的軍隊?
答案很簡單,因為西夏人真的是全民皆兵,在那裡15歲到70歲的男子戰時要全部自備武器參軍,可以說這個國家除了15歲以下的兒童之外,剩下的男子全部都是士兵。
據說在西夏10歲的兒童都算是預備役,緊急時可能也會上戰場,而且西夏還有約十萬的女兵。緊急時,她們也會上戰場。
雖然說所有人都知道西夏這數量龐大的軍隊中,必然會有一些水份,而且臨時徵召計程車兵也無法跟精銳的鐵鷂子和衛戍軍比擬,但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
以往李乾順可以控制住本國的國民,但是當他無法供給各部族和百姓活下去的資源後,這些人就開始向外發展,自己尋找可以生存下去的食物和資源了。
西夏國還忠於國主李乾順的各部族首領,率領本族軍隊跟其攻打蒙古和金國,掠奪兩地的資源來維持本部落的生存,還有一部分首領向更西一些的西域、西遼和吐蕃進攻。
目前在各國之中,生存環境最好的就要數華夏的百姓們了。
賦稅低,耕種的土地面積大,工作機會眾多,只要是有手有腳可以勞動的人,就絕對餓不死,稍稍勤勞一些的人,每年都會有不少的盈餘。
蒙古人、金人、西域人和西遼人,一個個都窮的跟西夏差不多,所以從價效比上,劫掠帝國百姓才是最划算的買賣。
雖然西夏國主李乾順三令五申,不準本國百姓招惹帝國,可是總有一些鋌而走險的傢伙。
生活在西寧州的西夏人,就將目標瞄準了富的流油的帝國。
西夏國的西寧州,與帝國的山西行省接壤,而這次西夏人侵入帝國領土劫掠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支礦產勘探隊。
當負責保護勘探隊的巡防軍找到他們的時候,在現場只剩下了已經熄滅的篝火,還有被啃食乾淨的人骨頭。
勘探隊的所有人都被殺死,就連屍體都被飢餓的西夏人吃光,而此事一經彙報到帝都長沙之後,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如今的帝國的報刊業發展迅猛,除了最早由傅天仇建立的《華夏帝國日報》之外,還有了很多私營的報社。
關於勘探隊全體被西夏人屠殺,並且被殘忍的吃掉的訊息,很快就被這些報紙定為了頭版頭條,並且發行到了整個帝國。
帝國百姓的民族自豪感日漸高漲,在這種時候聽到西夏人竟然做出這種駭人聽聞的惡事,頓時群情激昂,駐紮在各地的帝國軍隊中,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主動請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