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樣的政策在一些大城市裡的城中村早就已經實行了,只不過,這樣的政策涉及到的範圍較小,得到實惠的也只是那些城中村的集體組織成員。
這個政策如果在全國範圍內都放開的話,可以想象,房地產市場將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在這樣的衝擊下,民生公司手中掌握著的這些抵押資產,有極大的機率出現大幅度的貶值。
如果是這樣的話,吳光良根本無法實現他向魏民生承諾的收益率。
在進一步蒐集了國內近三十年的人口出生統計資料之後,吳光良的擔憂更甚。
直接透過共享空間聯絡到了魏民生,說:“魏大哥,我先前的承諾可能有些太樂觀了。
根據我最新收集到的資料,國內的人口拐點已經形成。
雖然去年、前年全國的出生人口總量都達到了一千七百多萬,但這是多年政策積累下來的生育需求的集中釋放。
實際上,整個國家的人口出生數量在八七年達到頂點之後,幾乎一直是處於下降的狀態。
而最明顯的是從九七年起到現在的這二十年時間裡,年平均出生人口數量僅為一千五百多萬人。
哪怕未來的四十年裡,每一對夫妻必需生育兩個子女,也只能保證每年能夠有一千至一千五百萬人口的出生數量。
按照我發現的那個人口規律,如果大家的生育**得不到根本的改善,四十年之後,全國的人口總數將只有八、九億。
這樣的人口規模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四十年間,國內的人口總數將從接近十四億下降到八、九億,平均每年都有一千多萬人口的淨減少。
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而且,這樣的趨勢,是無法透過簡單的政策就能夠扭轉的。
從這些新推出的政策來看,國家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們仍然被嚴重扭曲的住房需求所誤導,以為提高土地的供應是解決住房需求的唯一辦法。
隨著大量在城市周邊的集體土地用於發展租賃地產,以及國內總人口快速下降這兩種趨勢共同的作用下,未來的房產價格必然會出現崩塌。
所以我認為,如果可以的話,我準備把民生公司目前抵押到的這些房產儘快出手,以減少資產未來貶值造成的損失。”
魏民生仔細地翻看著吳光良透過公眾網路收集到的資料,越看眉頭皺得越緊。
國內的計劃生育雖然是從70年開始的,但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實際上是75年開始的。
從這些公開的資料來看,62年至97年這三十五年的時間裡,出生的人口總數是八個億,加上已經處於死亡曲線之內的兩億多人口,差不多就是十一億左右的樣子。
四十年之後,這十一億人口中最年輕的人都已經六十多歲了,而且,這個時期內出生的絕大多數人口都已經步入了死亡曲線。
所以,當這部分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一旦老去,加上意外和疾病造成的減員,直接就會造成十一億左右人口的淨減。
而按照目前的出生人口數量,未來的四十年裡的出生人口總數卻最多隻有四至六個億,人口總規模下降到八億左右已經是一個高機率的事情。
不管用哪種方式來計算,只要未來四十年裡每年的出生人口達不到一千五百萬,人口淨減少已經是一不無法扭轉的事實。 2k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