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9章 定價機制(二)

“不錯,這個計算裝置執行成本的公式,本身沒有什麼問題。

前面計算總執行開支的部分,都能夠找到依據,並得到較為準確的結果。

但是,這臺裝置在未來五年內的使用次數,卻是一個不好確定的數值。

因為,能夠影響到這個數值的因素太多。

裝置的使用壽命以及未來是否會被更先進的裝置所替代,這都是不可預料的。”

“醫療裝置一般都有一個保修期,我覺得可以用保修期內的天數乘以每天的裝置使用次數,就可以計算出相對準確的使用次數。

雖然這樣做肯定存在一定的誤差,但是,在特區所有的裝置檢測資訊都可以透過平臺統計出來。

所以,我們還可以在裝置執行一個月或者一年的時候,再次根據該裝置的使用次數對原來的收費標準進行修正,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比較準確的核算結果。

我覺得,這種動態的價格核定方式,才能夠不斷地對檢測價格進行動態調節,從而形成一個更加合理的收費標準。”

“如果某種裝置的設計壽命是五年,但是它在投入使用兩年的時候,就被另一種更先進的裝置替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裝置的實際使用壽命就變成了兩年。

所以,你這種計算方式仍然無法應對這樣的情況。”

“我覺得這樣的情況應該不多。

一種新技術的普及也是需要時間來檢驗的,並不是說新裝置一上馬,立刻就可以替換掉原來的檢測裝置。

因為,新的檢測技術結果是否更準確、是否對病情的診斷有明顯的幫助、是否擁有更便宜的檢測費用支出、是否擁有更快的檢測時間,以及是否對被檢測物件的身體傷害更小,這些因素是醫生在要求患者做相關檢查時必須要考慮的。”

“對,一種新的檢測裝置,如果不能在上面提到的方面全面超越,哪怕原有裝置只具有某一種優勢,那也是這種裝置能夠繼續執行下去的理由。”

“還有,對於一個已經習慣了舊裝置檢測結果的醫生來說,想要讓他馬上採用新裝置的檢測報告,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因為他必須要對新裝置檢測報告中的新引數,以及這些引數的意義有所瞭解。

否則的話,你作為一個醫生,連檢測報告單的結果都不知道怎麼分析,甚至忽略掉了那些自己並不熟悉的檢測專案而影響患者診斷的話,很容易落人口實形成醫療責任。

這對醫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那些安於現狀、不接受新裝置的醫生,肯定會繼續依靠自己熟悉的檢測裝置來幫助診斷。”

“我覺得嘛,既然舊裝置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替換掉的,讓它繼續執行下去也是可以的。

畢竟,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我們還可以透過降低舊裝置的檢測費用來提高其使用率。

比如說,醫院裡的CT機已經成為了一種基本配置。

但是,普通的CT機只要一百多萬,而高階的CT機卻可能上千萬。

雖然說高階的CT機功能更齊全、成像更清晰,但是,對於不同的病患來說,也不是都需要那麼多的功能和太高的清晰度。

按照你們剛才提出的那個計算公式,裝置越貴,其執行費用也就越高。

十倍的價格差,至少會帶來五倍以上的收費差。

也就是說,如果患者明明可以用一百塊錢就可以確診的,為什麼要選擇那個五百塊錢一次的檢測裝置呢?”

“對啊,一個醫生的經驗越豐富,對醫療檢測裝置的依賴就越小。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