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章 紀氏舟師

莒國利用臨海優勢,大興漁鹽之利,是除了齊國以外,東國諸侯間航海活動最發達的邦國。

二十多年前,擁有重黎血脈的紀雍,被父親紀文子立為世子。

紀雍頗有雄心壯志,認為莒國夾在齊、魯兩國夾縫中,若想求得生存,海外貿易是唯一手段。

但在近海一帶,歷來都是齊國領域。

最初,莒國僅有小型舟師,不敢與擁有三支強大舟師,無敵於諸夏的齊國爭奪海上霸權。

莒國舟師主要穿梭於近海沿岸,保護以琅邪為中轉點,北到齊國東萊,南到越國句章的航線。

當時,大邦周與荊國關係緊張,兩國常發生戰爭。

紀雍敏銳觀察到,荊國所壟斷南金貿易,有非常好的前景,於是將目光轉向海外。

但家主紀文子不善用重黎血脈,只是保守經營紀障城貿易。

紀雍對父親曉以大義,最終取得他的首肯,出海尋求南金貿易商機。

為了這一次的探險,紀雍翻遍文獻典籍,但凡有關海外的記載,他幾乎都過目了一遍,作好大量籌備工作。

最終,年僅二十餘歲的紀雍,率領船隊沿著前人所留下航海記載,去探索中原人未知的遙遠海外異域。

他利用身上血脈,突破重、黎二祖絕地天通的隔絕,進入靈山海域。

船隊在靈山外圍海域探索,接觸到不同於大邦周的邦國,大大拓寬中原人對海外的認識。

最終,紀雍發現一個蘊藏豐富南金的邦國——鈴山。

於是,他代表莒國與鈴山定下貿易盟約,建立首個海外貿易線。

待船隊返程時,舫船貨倉已裝滿許多南金。

這些珍貴的金屬有兩千斤之多,足以鑄造出十個中型銅鼎,打造出上千名兵卒的武器。

紀雍順利完成首航,船隊凱旋而歸,受到國人熱烈歡迎。

大量熔鑄成長方形塊狀的南金,從船艙裡被運出來。

原本持反對意見或觀望的家臣,也紛紛改變態度,支援紀雍的貿易主張。

於是,紀文子將氏族船隊與貿易事宜,全權交由兒子管治。

自此,紀障城與靈山諸國建立起聯絡。

紀雍從當地低價購入南金,轉運回來大邦周,透過中轉貿易賣出天價。

航海成功後,紀雍得到他的族兄,莒國之君莒子信任。

在莒子支援下,他將貢賦、商稅,以及南金貿易所得利潤,用於打造船隻和訓練水軍,為莒國組建第二支舟師。

在紀雍多年發展下,如今莒國有兩大舟師,分別是琅琊舟師與紀氏舟師。

琅琊舟師由莒子掌握,控制傳統的莒國沿海貿易線。

至於規模最大的紀氏舟師,擁有樓船、大翼,中翼,小翼、艨艟等,共數十艘船隻,專門經營海外貿易。

“承蒙君上信任,紀氏得以全力擴大南金貿易。”

紀雍一邊說,一邊目視前方天空,胸中意氣風發。

聽到這,孟明不由對這位富可敵邦,雄才偉略的卿士感到佩服。

但他注意到,紀雍多年來忙於國務,年過四旬的他看上去有些富態,年輕時的銳氣似乎淡了不少。

世子紀期告訴孟明,待他掌握重黎血脈之使用,父親就會將海外貿易交予兒子全權負責,自己專注於朝堂政務。

待紀雍講完他的輝煌史,孟明又拱手問道:“紀卿,外臣有一事不明,想向您請教。”

這位卿士微笑道:“說說看!”

“外臣不懂水戰,但曉得巨大的樓船看似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