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豈有不勞而獲的好事?種植海帶前期沒多少收入,可能還需要投入,買些用具,最初的二兩銀子,不過是讓種植戶自己去買合用的工具罷了。”
“那以後每月九錢呢?”
“一旦種植戶開始賺銀子,每月的收入遠不止九錢,但在海上,氣候是個問題,海上起了風,一個浪頭打過來,便可將一切毀之一旦,有了這九錢銀子,即使遇到天災,島民的基本生活也不會受到影響。”
魯國輔愕然,楊波還真夠體貼的?
我信你個鬼。
小冊子就一個要求,所有人都需在四通銀行開個戶頭,楊波按戶頭髮放銀兩。
這年頭沒有金幣銀幣,市場上流通的是碎銀,奇形怪狀,成色不一,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交易的時候,特別是官府對老百姓徵稅的時候,存在‘火耗’的問題。
魯國輔斷定,楊波可能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火耗’銀子,蹊蹺應該就在這裡。
但楊波的回答很乾脆,四通銀行不收‘火耗’銀子,銀行可能會因此有些虧損,但虧就虧了,沒關係的。
難不成日頭打西邊出來了?
楊波攤手道:“讓利於民,我願意。”
魯國輔兀自不信,無奈之下,楊波只好跟他講清楚來龍去脈。
火耗,是指碎銀重鑄成銀錠的折耗,始於萬曆年間,自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以銀代稅的政策之後,老百姓上繳的碎銀需要鑄成銀錠,因此就有了折耗,被稱為‘火耗’,這部分損耗,官府自然不願意承擔,於是就讓老百姓多交一份‘火耗’銀,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不等,也有高出比正稅好幾倍的。
也就是說,徵稅時,火耗銀加多加少,都是官府一句話,通常,加價的火耗,鐵定大於實際火耗,其差額就被各級衙門給私吞了,普通老百姓再次被盤剝。
而在有明一代,白銀是主要的流通貨幣,火耗銀基本上成了一個合法壓榨百姓的手段。
四通銀行雖說不是官府的府庫,但涉及到銀子進出,道理是一樣的,難怪魯國輔對此有深深的疑慮。
不止是魯國輔,連封萬里也是如此,不對儲戶收取火耗銀子,虧損的就是自家銀行,他當然不願意了。
其實,火耗的比率沒有那麼誇張,楊波然讓實驗室做了測試,耗損在百分之五上下。
考慮到,現在銀行對普通老百姓的業務量很小,即便不收火耗銀子,到銀行來存取的戶頭也極少,帶來的火耗損失,其實不大。
而四通銀行在沈家堡的業務,多是大專案,都是大宗的銀錠,幾乎沒有碎銀,也就談不上火耗了,而這些大專案可是為銀行賺了不少銀子。
四通銀行在沈家堡當貸款業務賺來的銀子,要遠遠超過因為火耗帶來的虧損,所以算總賬,銀行不虧。
‘銀行之事,要謀劃長遠,不能只圖小利。’
楊波把封萬里說服了,當然也能把魯國輔說服。
事實上,楊波所圖,要遠超他們的想象。
但這一點,楊波是不會現在就告訴他們的。
銀行鋪開了,天下的銀子盡收於銀行,那會是什麼情景?
那就意味著銀行掌管者天下人的財富,這就是資本啊,資本就意味著權利,這一層,楊波在清楚不過,特別是在有火槍的加持下。
那基本上,就是為所欲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首先一個,可以發行貨幣吧。
倘若有了金幣,銀幣,火耗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但做到這一點,楊波需要控制一個金礦和銀礦。
據說這個時代,日本盛產白銀,但楊波瞭解得不多,雷矬子此番出海,其中一個使命,便是要為楊波一探究竟,到底是誰在控制日本的銀礦?
楊波準備了十支火槍,放在幽靈號上,想要送給日本人,這便是楊波跟李文玉所說的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