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也一撥韁繩:“走,去別處看看。”
城頭上,韓州同樣帶著一干楚將在遙望著城外。
見到蕭遠這支秦軍,雖距離太遠看不清楚,但仍有將領說道:“收到軍報,說是秦王率軍親征,主力大軍已經抵達前線,料想,此番也是想來察看襄陽城防的。”
韓州冷笑了笑,“讓他看吧,最好是知難而退。”
而蕭遠那邊,在察看了襄陽防線後,亦回到了主力大營。
中軍大帳中,眾將分列兩邊,齊齊抱拳:“大王——”
蕭遠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免禮,邁步走到了帥案。
接下來,自然就是一場議兵了。
今天的察看地形,歸納來說,襄陽城池高大,堅實無比,護城河太寬,水太深,步軍難以逾越。
基於這個問題,高盛首先提出了徵調附近漁夫船隻,加以改造,以小型戰船快速渡河的策略。
結果他話音剛落,謀士王肅就微微搖了搖頭,說道:“即便現在有船,可小型船隻又能載多少將士,楚軍肯定會在對岸沿護城河布弓弩陣,守株待兔,到時,渡河的將士就會成為活靶子。”
“退一步講,就算我軍能血戰過河,那也無法攜帶攻城器械,到了城下,只能是白白送死。”
這算是說到了點子上,那麼巨大的衝車、攻城弩、拋石機,雲梯又長,同樣不便,難以運送對岸,沒了這些,將士們就算血戰衝過去了一部分,也只能是抬頭看著高大城牆。
高盛也被說的沒詞了,結結巴巴道:“那,那就只能和當年晉公一樣,圍困襄陽?”
眾將不再言語,都在微皺著眉頭思考著什麼。
其實圍困襄陽也不是什麼上策,因為早有軍事情報,韓州囤積大量糧草軍械,足可供楚軍三五年之用,就這麼圍下去,何時是個頭。
如果天下只有秦楚兩國,蕭遠可以耗數年之久,但現在還有吳、靈兩國呢,由不得戰事如此膠著。
“是否可以採取水攻?”有將領試探性道。
王肅再搖頭:“即便有蓄水之地,可襄陽地勢,也無法進行大水倒灌,自古到今,襄陽城也無有淹沒之歷史。”
水攻,是要看地勢的,否則,無山洪之衝擊。
這時候,一直沒說話的蘇毅卻冷不丁說了一句:“那就反其道而行之。”
聽到這話,幾名謀士一愣,蕭遠則是心中一動,幽幽說道:“你的意思是說,洩掉襄陽護城河的河水?”
“大王英明。”蘇毅道:“襄陽曆來戰事,多以圍戰為主,鮮有強攻,但並非不可圖,我軍可先斷掉上游水源,再在下游開渠,引水而出,再大的護城河,也得乾涸。”
蘇毅用兵,向來詭詐,軍事鬼才並非說說而已。
蕭遠聽完,忍不住大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