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八十年代軍婚12
她這邊一邊上學一邊掙錢的同時又給家裡去了封信,之前去江家做工的時候就給家裡寫過一封信。
主要是給家裡報個平安,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在這邊安頓了下來,找到了工作,也能讓他們不那麼擔心。
這次也將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大致說了一下,也告知了家人,她打算參加今年的高考。
高考就差半個月時間了,在高考來臨前她已經拿到過十幾次稿費了,因為寫得多,她很有廣撒網的意思,寫的東西多,投的報社也多。
之前不知道能不能過稿,畢竟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幸運的是她投出去的稿子都有了回應,稿費頗豐。
很快就到了高考這一天,因為學校要騰出來做考點,所以她這兩天都是住在校長家的,原本她是想去住旅社來著,但校長爺爺說什麼都不客,夏盈盈是在拗不過便跟著去了他們家。
二老住得離學校很近的職工宿舍裡,考試這天一大早上,老太太還給她準備了一根油條倆顆雞蛋,很淳樸的表達方式,但卻是夏盈盈從未經歷過的。
說實話,很難不感動,她來到這個世界,似乎遇到的都是特別好的人,夏盈盈眼眶微紅的將早餐小心翼翼的都吃完,然後一臉笑意的跟倆老人說等她好訊息。
老太太還囑咐她不要有壓力,放平心態穩定發揮就好,夏盈盈笑得燦爛的答應了。
高中考試對她來說自然不會有什麼難度,可能文科的話她還得看下書,背背課文什麼的,但她挑的自己擅長的理科,課本熟悉一遍之後就完全沒什麼壓力了。
考完之後她就扔到一邊,去找房子去了,這兩天她都住在校長家來著,倆老人都覺淺,她晚上寫東西都不方便,更何況她還打算暑假幹點啥弄倆錢花花呢,不好總打擾人家。
她雖然來滬市也已經三個半月將近四個月了,但基本上都是在學校與李奶奶家的小洋樓以及菜市場三點一線,從李奶奶家出來後又直接入駐了三中,是真的沒時間出去哪裡逛,對這個階段的這個城市也是一點不瞭解。
所以她找房子還是費了一番功夫的,最後她也不想自己跟無頭蒼蠅似的亂逛,於是買了些糖果找上了街道辦的主任。
她就打算在大學城這邊找房子,這邊街道辦主任還是夏盈盈見過的,畢竟之前她要參加高考,李家重新找保姆也是透過這位主任的手找的。
對方一見她,還挺熱情跟她招呼,之前對方也是從李奶奶那裡知道她是因為要去參加高考,所以才家裡才要換保姆的。
大抵是不管哪個年代,對讀書人,對上進的人都是有好感的,對方對她還挺熱絡。
“感覺考得怎麼樣?”
“我感覺還不錯。”她笑笑回答對方,將自己手裡拎著的紅糖遞給對方,雖然改革開放了,但工資可沒漲,物資仍然是匱乏的,紅糖在這年代也還是好東西,拿來送人還是挺合適的。
對方笑眯眯的推辭:“哪能要你的東西?這次找大媽是有什麼事嗎?有事盡管說,大媽一定給你幫忙辦好。”
夏盈盈將紅糖往她桌上一塞:“您別跟我客氣,我這不剛剛高考完嗎?之前是住學校來著,現在高考結束了,總不能一直住學校,這不尋思著在咱們這片找個落腳的地方。”
“哎喲,這事你找大媽可就找對人了,這片地方就沒有我不熟悉的。”
確實,這片區還真就沒有她不知道的事情,放下紅糖大媽當即就帶她去看了兩套房,一套是教師職工宿舍的,一室一廳的筒子樓,再一個是弄堂裡,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
都不是多好的地方,都沒有什麼私密性可言,都是一點響聲隔壁都能聽到的那種,可她手裡的錢有限,再好的她也找不到,於是她還是定了那套教師職工宿舍的筒子樓作為暫時的落腳地,至少這裡住的人員以及人際關系會簡單一點。
外面的弄堂就不一定了,她一個姑娘家,安全這一點還是需要考慮到的,雖然她不怕事,但她怕麻煩啊。
房子定好後,晚上回去就跟校長夫妻倆說了,對方也知道這麼大的孩子自尊心強,倒也沒強留什麼的,只千叮嚀萬囑咐一定注意安全,之後遇到什麼困難可以來找他們。
夏盈盈揹著自己的行李,給了二老一個擁抱,發自內心的說了聲謝謝,她是真挺感謝他們的,她來這個城市人生地不熟的,平白受到了許多的關愛,這些教育工作者是真的很偉大,他們有可仁愛的心。
搬進筒子樓兩天她都還有些不習慣,一室一廳的房子,要是一個人住還是挺寬敞的,也有五十來平了,但有的是一家子住一起,房子裡是有廚房廁所的,但有的因為家裡人多,就將廚房改成了房間,然後就將爐子灶臺碼到了樓道上,且這樣幹的還不止一家。
於是,到了飯點,樓道上那可真是挺熱鬧的,鏗鏗鏘鏘的鍋鏟與鐵鍋的碰撞聲,在樓道裡瘋跑的小孩子的嬉戲打鬧聲,很生活,但也是真的很聒噪。
夏盈盈從來沒有在這樣的環境生活過,她住過鄉下的沒有水泥的土胚房,晚上睡覺頭頂那層油紙都能看到老鼠在裡面跑兵的那種。
原以為那樣的就已經夠艱苦了,但對比起來,她突然覺得其實那種也挺不錯的,至少位置大,地方寬,不至於這麼吵。
都這樣了,她還怎麼寫東西?寫個鬼,將筆放下,她幹脆背上了個小揹包出門去了。
問她為什麼不做飯吃?廢話,她租的房子裡沒有廚具唄,買一套也太貴了,重要的是,她一個人也不想做飯,於是壓根沒想過要買廚具,餓了就出去吃,要麼關屋子裡從空間裡偷渡些吃食出來也行,總之也餓不到她。
走在這個年代的街道上,現在正是下班放學的高峰期,人來人往的,這會兒已經有了不少個體戶在外面賣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