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之友》火了。
當然了,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早在新未來與好東方兩家公司為它推廣宣傳的時候,他就已經火了。
而且,鑑於這本書的主編是陶禮,再加上又是陶禮最擅長的數學領域,這本書火起來也是在情理之中,按理說也不應該引起大家的驚訝。
但是這一次,陶禮再次因為《數學之友》這本書而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因為這本書火的實在是太純粹、太一塌糊塗了。
光是銷量這一塊的數字,就足夠秒殺市場上同類的產品。
“再創佳績!陶禮陶老師主編的數學參考書《數學之友》三天內售出20萬本!”
“教輔界的傳奇!陶禮打破單本教輔用書銷售記錄!”
“下一個王后雄?《數學之友》在全國範圍內掀起搶購熱潮。歡迎度直逼《王后雄》系列。”
…………
大大小小的新聞媒體開始扎堆報道這件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從來就沒有一個人能像陶禮這樣,多次引起大家的關注與熱議,其自帶流量效應的屬性,絕對是其他任何老師比不了的。
如果說媒體的報道只是從一方面反映了書的火熱,那麼網上對於《數學之友》的評價,可以說是從另一面解釋了這本書為什麼會如此的受歡迎。
“這是我用過的最好的一本數學參考書,沒有之一!”
“從開始的知識架構,到後面的講解,乃至習題的安排,都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後悔沒有早點遇到這本書!我決定了,從此以後,《數學之友》就是我數學參考書的唯一選擇!”
“我無意評價兩種書的好壞,但我真覺得,相比較我之前一直用的王后雄系列,這本《數學之友》簡直好上太多了。”
…………
清一色的全都是好評,評論的學生與家長來自全國各個地方,除了買書難這一個地方被大家所詬病之外,單從書的內容質量上來說,沒有任何人給出差評!
網上的好評與熱議也給了夏文志更大的動力,經過三天的簡短修整之後,公司再次進入到“備戰”狀態,因為訂單量越來越多,按照現在的印刷狀況,根本就沒辦法完成相應的任務。也就是說,《數學之友》這塊大蛋糕,夏文志想要獨吞下去,實際上是很難的。
為了能夠順利的度過當前的時期,夏文志沒辦法,只好找到了合作的印刷廠,將其中一部分訂單的印刷承包給了他們,算是一種代工廠的模式,但是出版權依舊在夏文志一個人手上。
當然,這些印刷廠的選擇,夏文志也是下了一番心思的,並不是隨意找的代工廠,因為他還要保證印刷質量不會因此而下降。
而他找的這些印刷廠,也是金陵市有名的幾家傳媒公司旗下的附屬印刷廠。不過這種代工廠模式也只是當前一種無奈的選擇,等到穩定下來,印刷廠的規模擴充之後,夏文志還是傾向於將所有的印刷都留在自己公司的。
而另一邊,陶禮這裡,《數學之友》系列參考書編制的相關籌備工作,也已經被提上了日程。
校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