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軍和燕軍也紛紛來到了邯鄲的周圍。
秦軍四十萬兵馬共有兩個部分,其中王離率領二十萬兵馬攻打邯鄲,章邯的二十萬兵馬在另一邊,修建甬道維持糧草運輸。
兩支秦軍聲勢浩蕩,無論是齊軍還是燕軍,都不敢妄動。
三大諸侯的主帥,都想著讓其他友軍進攻試探秦軍。
只是所有諸侯都是這樣的想法,最後就變成了眾諸侯千里迢迢趕到邯鄲,卻紛紛坐視,彷彿是近距離的圍觀。
圍觀趙軍不斷的苦戰掙扎,最後覆滅!
諸侯聯軍,以楚軍兵精勢大,所以趙王的使者不斷的前來哭訴求援,請宋義出兵相救。
只可惜。
趙王使者再怎麼哭訴,宋義依舊不為所動。
宋義還不斷的派人和齊軍聯絡想要讓兩家共同進退,他心中有著自己的算計。
秦軍兵力雖廣,但趙軍戰力也不錯。
秦軍就算是能攻下邯鄲也會折損不少兵馬,兵鋒不再犀利。
這時楚軍和齊軍聯手,或有一戰之力。
宋義的打算很好。
按照他的戰略,楚軍和齊軍聯手對付削弱後的秦軍,的確有不少的勝算,不過在這個戰略中趙國和邯鄲變成了犧牲品。
在宋義按照心中的大略行動時。
楚軍之中開始流傳著幾條流言。
“當前秦國覆滅六國,就是先滅趙國,然後一個個的攻下其他五國,大王讓上將軍率兵支援趙國,上將軍卻畏懼秦軍不敢一戰……真是個懦夫!”
有士卒在軍中悄然的說道。
這話頓時引起了其他士卒的響應。楚人雖然生性散漫,但輕生往死,在戰場上往往悍勇無比,最看重勇士。
上將軍雖然身份極高,但不敢上陣,地位在士卒心中頓時一落千丈。
宋義也聽到了這個流言。
這讓他羞怒無比,勃然變色,立即怒聲讓屬下兵將前去調查倒地是誰在散播流言。
剛派下去人,第二條流言就傳了出來。
“上將軍以前沒帶過兵,對上秦國自然心虛,我們就慘了,主將不行,遇上秦軍極有可能大敗而歸,到時候我們也不知道能不能保住性命!”
“是啊,如果是項將軍是主帥那就好了,以項將軍的本領,我們追隨他肯定能大勝!”
當聽到這條流言後。
宋義頓時心中恍然。這流言必然是項羽這孺子和范增這老匹夫派人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