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並沒有直接回答他,合掌問道:“殿下,為人在天地之間,能有幾恩啊?”
太子答道:“有四恩。”
“哪四恩?”
太子說道:“天地蓋載之恩,日月照臨之恩,國王水土之恩,父母養育之恩。”
唐玄奘笑道:“殿下說錯了,人只有天地蓋載、日月照臨、國王水土,哪裡有什麼父母養育?”
太子怒道:“你這和尚,人沒有父母養育,身體從何而來啊?”
唐玄奘說道:“殿下別急,容我慢慢說來。你是烏雞國王的太子,五年前,國中大旱,顆粒無收,萬民遭苦,你家皇帝和臣子,誠心祈禱。”
“就在這個時候,終南山來了一個道士,他能呼風喚雨、點石為金。皇帝就和他結為兄弟。可有這件事?”
太子點頭說道:“有有有!你再繼續說。”
唐玄奘說道:“後來那三年,不見了道士,稱孤道寡的是誰?”
太子說道:“確實是有個道士,父皇和他結為兄弟,食則同食,寢則同眠。”
“三年前,父皇正在御花園裡觀景,被他一陣神風,把父王手中的白玉圭,帶回了終南山,到現在父皇還在想念他。”
“他走了之後,父皇就把御花園封閉了,已經三年了。難不成做皇帝的不是我父皇嗎?”
唐玄奘聽了這話,哂笑不止。
太子再問他也不回答,只是在笑。
太子怒道:“你這廝,我問你話你不答,笑什麼笑?”
唐玄奘說道:“人多嘴雜,不好說。”
太子見他言語含糊,就讓眾將士退到寺外駐紮。
這時候殿上沒有旁人,太子坐在上面,唐玄奘才正色說道:“殿下,化風走的那位,是你的父親,而現在皇位那個,是當年求雨的道士。”
太子反駁道:“胡說!胡說!自從那個道士走了之後,我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就是我年幼,要是父皇聽見這句話,非得把你碎屍萬段!”
唐玄奘就把昨晚的事情講了一遍,又拿出了白玉圭。
太子聽了這件事,暗自傷神道:“要是信了他這話,我該如何自處?要是不信,萬一是真的又怎麼辦?”
唐玄奘看他猶豫不定,說道:“殿下,你回宮問你母親一聲,看他們夫妻和三年前有什麼不同。這樣一問,就知道真假。”
太子暗道:“確實不錯!我先回去問一問!”
剛要走,卻被攔住了,唐玄奘又說:“殿下,你要回去,不能大張旗鼓,那妖怪神通廣大,一定不會讓你們母子相見。”
“要走,就不能帶人回去!”
太子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就吩咐將士們駐紮在寺外,說聲:“我有事,一會兒就回來!”
說罷,策馬回了城,直奔皇宮內院。
沒有從正門走,也不讓人傳稟,到了正見著皇后在倚著雕欄流淚。
太子行禮叫道:“母親!”
皇后強顏歡笑道:“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