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秦檜親自迎出來,王羈受寵辱驚,趕緊給秦檜施禮。
一個禮賢下士,一個恪守規矩。
秦檜與王羈見面的過程非常愉快。
兩人談完,王羈就主動說道:“小人願意代表北商(不只包括北邊的海商,還包括不少與之有交易的陸地商人)以金銀兌換一百萬紙幣。”
韓擎發行的紙幣再好,在這個動亂的時期,它也肯定沒有金銀保值。
無疑,王羈這是在向朝廷賣好。
可秦檜並沒有領情。
秦檜早就探聽清楚了,這些跑國際貿易的海商極為有錢,很多下海已久的海商,動輒身家就是幾百萬貫,最厲害的一個海商,在南洋做了十幾年生意,賺了兩億貫。
兩億貫是甚麼概念?
北宋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只不過才一億多貫,而且這還是年景好的時候,年景不好的時候,別說一億貫,就是八千萬貫都收不上來,一個海商透過十幾年海上國際貿易,竟然賺了北宋兩年的財政收入。
北宋有是史上極為有錢的朝代,拿北宋來說,其實還不夠形象。
還是拿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唐朝來說吧。
唐朝興盛的時候,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三千萬貫,一個海商透過十幾年海上國際貿易,賺了盛唐時期六七年的財政收入。
如果按照後世算,一個海商透過十幾年的海上國際貿易,賺了四十萬億人民幣。
所以,那個海商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富可敵國,如果韓擎得了那個海商的全部身家,那韓擎短時間內就不必為錢發愁了。
可惜的是,那個海商在南而不在北,秦檜根本沒有辦法打他主意。
不過,也無所謂了,秦檜看上的是海商這個整體,而非一兩個人。
做海上國際貿易的海商們,他們一次出海,就能賺十幾倍的暴利,有些時候甚至能有幾十倍的暴利。
再者,北商雖然沒有南商富裕,可也能富可敵國。
別人不說,只說王家,就算沒有五千萬貫,也肯定有三千萬貫。
關鍵,王家是做東海航線貿易,主要物件就是日本、高麗,而日本可是有名的金銀島,盛產金銀,因此,若論擁有金銀的數量,恐怕整個大宋也找不出第二家比王家多的。
關鍵的關鍵,這還只是一個王家,還有趙家、錢家、孫家、李家、周家……
最關鍵的是,還有海上國際貿易這塊巨大的蛋糕在。
所以,這一百萬雖說也不少,但心很大的秦檜卻還不看在眼裡……
……
……
新的一週又開始了,不管這書還有沒有機會上三江強推,都照例求推薦、求收藏、求推薦、求各種支援!
總之,氣勢不能散!
寫書靠得就是一股氣,氣要是散了,書也就完了。
求大家給我打氣,讓我繼續加油!!!
┗|`O′|┛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