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了趙構送來的金銀財帛,韓擎政權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唐恪等人也終於完全放開手腳可以全力發展了。
很快,朝廷就推出了進一步的發展計劃,即按照京畿地區的成功經驗,頒佈法律將中原地區的所有土地暫時收為國有,並在整個中原地區大搞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政策,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中原地區農業的恢復和發展。
與此同時,韓擎給中原地區的土匪的三個月限期已到,那就沒說的了,樞密院立即派遣各地廂軍和鄉軍去剿匪,有其剿不動的土匪,樞密院就派親衛軍去剿,張叔夜和李綱已經給韓擎立下了軍令狀:三個月內將中原地區的所有土匪都剿滅。
另外,之前一直駐紮在京師的北護都軍和東護都軍終於開拔了——糧食到位了之後,樞密院下令:給北護都軍和東護都軍帶齊糧草武器物資,北護都軍前往北京大名府駐紮,東護都軍前往西京洛陽駐紮,靜候樞密院下一步命令。
韓擎政權如此安排有以下幾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給趙構小政權吃點寬心丸——韓擎透過這個行動告訴趙構小政權:我韓擎說話算數,只要你們乖乖把我要的人物拿來,我就不打你們了,改跟金人死磕。
第二個目的,依舊給趙構小政權壓力——是,韓擎是讓北護都軍和東護都軍北上和西進了,可不論是北京大名府,還是西京洛陽,都是交通樞紐,水運和路運極其發達,在這種情況下,韓擎如果反悔,北護都軍和東護都軍說殺向東南,也不會難到哪去。
第三個目的,這是給河北和陝西兩個戰場增援——這沒什麼好說的了,北京大名府本就是遙控河北的政治軍事中心,而西京洛陽本就是遙控川陝、河東的政治軍事中心。
第四個目的,給金人以震懾——近期,河北和陝西兩個戰場,之所以全都穩住了,其實並不是因為宗澤和折彥質在兩個戰場打得有多好,而是因為金人生長在北方,喜冷怕熱,如今正是三伏天,不適合金人大舉南侵,如今,韓擎又往兩個戰場各派了五六萬大軍,料想秋高馬肥之前,金人應該不會輕舉妄動了。
這一套組合拳打出來了之後,從政權建立開始,就一直緊繃的韓擎政權,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
不過——
放鬆不意味著就沒事做了,相反,這是韓擎政權最忙碌的時候,尤其是以唐恪為首的政府部門,變得空前的繁忙。
催促趙構小政權趕緊繳納人物。
推行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政策。
建設中原地區。
在中原地區(包括河北已經收復地區)恢復郵驛制度。
大力發展飛奴系統(即信鴿通訊網)。
大力發展農牧業——韓擎提出,各個生產隊都要根據各自的條件,嘗試建立養雞場、養豬場、魚塘,朝廷給於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援,唐恪等人要將此事貫徹下去。
清理河道、驛道,恢復河運和陸運。
建立登州港,興建大型造船場,造巨型海船,支援海上國際貿易。
總而言之,唐恪等人要將中原地區的所有民眾都調動起來,大力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