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羅耀讓給了溫玉清,這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不過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就是個虛職。
而真正掌握實權的是羅耀這個副班主任,亦如當初軍統辦臨訓班一樣,戴雨農兼著班主任,可他也就去過兩次,而副班主任是餘傑,可以說,餘傑才是臨訓班這一千多號人真正的老師。
戴雨農忌憚餘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臨訓班這一千多人現在可都成了軍統各級基層中間力量,假以時日,這些人上來了,那就不一樣了。
霍恬擔任總教習,遲安擔任副總教習,教習若干,這個沒有定數,還有外聘教習。
獨立的教學基地,軍事化管理等。
另外,軍技室開始第一次對外招人,這些被推薦過來的人,還需要考核再培訓上崗。
算是給訓練班練手之用。
這樣,羅耀在軍技室的時間明顯少了多,更多的把工作重心轉到了彈子石孫家花園訓練班這邊了。
頂著教育督導員身份,天天跟楊帆兩個人開著車在山城的各大高校以及收容所轉悠。
招募在校的大學生以及已經畢業的大學生。
為了人才,羅耀是“坑、蒙、拐、騙”什麼都幹,但他要求頗高,所以能入他的眼的人不好找。
年齡18到24歲之間,優秀者可以放寬至三十歲。
高中以上文化,至少會一門外語,能熟練的閱讀外文文獻以及交流,小語種要求兩種以上。
數學,語言學專業優先。
有留學經歷者優先。
身體素質不能太差,無任何不.良嗜好,以及無傳染疾病。
政治上沒有問題。
這一次羅耀對文化素質要求比較高,必須是高中以上,最低都是大學生,低於這個的,一律不予考慮。
要求高,自然淘汰率就高了,而且,還需要跟蹤考察,以及雙向選擇,而且羅耀這一次是想培養今後的領軍人才,要培養的是中國密電碼破譯界的黃埔一期。
山城周邊的大學,羅耀和楊帆花費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才挑選了六個人。
年紀最小的十六歲,最大的二十八,有男有女,任何一個放到外面,那都是精英。
分別是,李多魚、唐昕、葉彌、宋佳佳、樊沐、劉濤。
其中葉彌最小,十六歲,語言小天才,居然會七種語言,除了中國話之外,還會英語,法語以及德語和西班牙語以及拉丁語。
最大的李多魚,二十八歲,燕京大學數學系肄業,在山城的一所中學當老師,除了不善言辭和交際之外,其他的都還好,葉彌就是他教出來的學生。
其餘四人都有著相當不錯的天賦,每個人都至少掌握處漢語之外的兩門外語。
其中會日語的有兩人,基本上都會英語,還有人會法語,會德語的也有一人。
但是這樣遠遠不夠。
羅耀決定動身前往蓉城,蓉城那邊也有不少高校,應該可以招收到一些人才。
就在羅耀帶著人前往蓉城之際,在華北,八路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反掃蕩”戰役,這也是八路軍在敵後戰場上發動的一次規矩巨大的主動進攻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