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個個都吃撐了,今天借了客棧的廚房,我為了不浪費,送去給掌櫃和大掌櫃嚐嚐,沒想到,他們差點連筷子都吞下去了。”
“真的?效果這麼好?”萱兒也有點得意起來。
木蘭點頭道:“他們吃了一面,大掌櫃的說,她妹夫是紅月樓的掌櫃,也是參加十二樓比賽的,她要帶回去給他們也嚐嚐。”
“哎呀,你可別說我是要去做賞味官的。”
“那哪能?我連放了什麼也沒說,讓他們稀罕去。”主僕兩人吹熄了燈,一個床上、一個地上,說了會話便睡了。
她們不知道的是,那半條魚很快進了紅月樓掌櫃和大掌櫃的肚子,四人目瞪口呆,誰也沒吃出加了什麼作料。
“像是什麼果子?橘子?橙子?米花,今天你不是剛買了橘子?快,拿一個過來。”紅月樓掌櫃自己就是大廚,他的地位可比他那個連襟高了不少。
米花把半簍橘子拿過來,遞給姐姐和姐夫吃。大家都吃著橘子回味著,又都搖搖頭:香味明顯不對,酸味也不對。
姐姐米香說:“我問了住我們客棧的客人,可她不肯說,也不能強迫人家。不過,只要她不是十二樓的人就行。”
“米花,把咱們的菜譜拿給你姐姐掌掌眼,要是能奪魁,咱們就要下去大量收貨了,還要請姐姐借些人手幫忙。”
“那是肯定!”
第二天還要準備食材,四人又說了幾句就散了。
這是比賽前一天,十二家酒樓都在準備自己的食材。
比賽在夫子廟外的廣場舉辦,那裡搭起了臨時的廣棚,還有幾個灶臺,各樓都有自己單獨的小帳篷,在賞味官坐的廣棚後面,整齊的排成一排。
除了賞味官嘗的那一份,還會同時多做幾份,讓下面觀賽的百姓品嚐。
這種機會一年一次,大家雖不缺一口吃的,可這麼多酒樓同臺競技,這個場面,還是挺有吸引力的。
整個鄂州城,沒人不知道比賽這件事。
萱兒他們沒去看賽場佈置,他們去逛了中央街的市集。昨天初來乍到,萱兒穿的是男裝,今天她穿的是女裝,鄂州街上,怡然自得走著的娘子不少,她還真喜歡這個娘子說了算的地方。
(馬上就替換)
這條路自古至今沒有大的變化。向東的路線有三條:第一條,叫南崤道,由交口向南,走菜園,過南陵(夏後皋墓)、雁翎關、沿永昌河,到宮前一分為二:其一,沿永昌河東行,經安國寺出陝縣,過洛寧城村、楊坡、入宜陽三鄉、韓城沿洛河達洛陽;另一條沿太子溝折上硤石,過北陵(即崤山主峰嵌釜山下的文王避風雨臺)與北崤道重合。南崤道若以夏後皋墓為證,距今至少有3800年曆史。因開鑿時較早,習慣上稱“周秦古道”。第二條,即北崤道。由陝州古城向東,過磁鍾、張茅,至硤石與南崤道的周秦古道重合,經觀音堂、英豪、澠池、義馬、新安,出漢函古道達洛陽。這條道開通於東漢末年,據記載是當時曹操為了西征方便,加之惡南道險而又遠,才開通的,習慣上又叫“曹魏古道”。第三條,是除陸路之外的黃河漕運古道。西起三門峽谷。東出澠池與新安縣交界處的八里衚衕,其間兩岸的崖壁上,至今仍有很多古棧道遺蹟,岸邊有多處倉儲遺址。這條水路最晚疏通於秦代,漢唐達到繁忙漕運,是陸上崤函古道功能不足時的補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