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早在四十來歲,就已經是名聲鵲起的儒家學者了。
雖然從未中過舉,但他是宋濂的學生。
而宋濂又是誰?
大明第一太子朱標的老師!
所以方孝孺在很早之前,就被朱元璋發現是個人才。
可朱元璋偏偏不用他,反而留給自己兒子。
結果兒子掛了,又留給孫子。
也就是說,方孝孺的命比較硬,誰用誰死。
當然,這只是開玩笑。
其實方孝孺是千古難得一見的忠臣。
當初面對朱棣的屠刀,那是一身浩然正氣,堅決不向惡勢力低頭。
就連朱棣的兒子仁宗皇帝朱高熾,後來都替他平反了。
由此可見,方孝孺為人臣子,絕對是忠心耿耿。
關鍵是,朱允炆不會用啊!
自古以來,歷史的慘痛教訓都在講一個道理。
那就是用儒家思想去治國,是多麼的可笑,多麼的無知,多麼的禍害無窮。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漢武帝劉徹採用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最終完成了漢朝人民的思想統一。
但並不是說,他要用儒家思想去治國。
相反的,他採用了始皇帝留下來的法家治國的理念。
這種外儒內法,儒皮法骨的政策,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
而朱允炆的治國之道,卻恰恰相反。
他的政策,大多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被制定出來的。
作為朱允炆時期的‘文官之首’,方孝孺也參與了很多政策的制定。
比如對那些歲數大的老人,每年賞賜米,肉,衣服棉被。
如果是孤寡殘弱,則由官府收養。
同時還重視農桑,興辦學校,大開科舉,加強儒學教育,考察地方官吏,扶持貧困災民,鼓勵忠孝,掩埋那些無人收容的屍骨,減免田租等。
而且,當時還規定,寺廟田產只有五畝,多餘田產必須退給百姓。
這些政策,對百姓而言,無疑是有利的。
畢竟朱元璋時期的法律,過於嚴苛,百姓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方孝孺這些文官,不僅糾正了一些冤假錯案,還平反了朱元璋時期的罪人。
所以,方孝孺也不是被後世妖魔化的腐儒。
他縱使有錯,也是想讓這個國家變得更美好。
只不過,他的那些建議,太理想化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