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山,具體位置不祥。?·?
若非其主人乃是一手教導了齊天大聖孫悟空的菩提祖師,只怕這處地方也不得為人所知。
以葉凡御劍的速度,不過一日功夫,便橫穿了整個西海,來到西牛賀州。
不知是否冥冥之中的因果,還是菩提祖師真的有那麼神通廣大,就在一人一猴靠岸之時,便發現附近山林雲霧繚繞,遠遠望去,竟然有種仙家福地的感覺。
福至心靈,葉凡當即明白,眼前這座山林,多半便是那傳說中的方寸山。
而恰好,一道悠揚的歌聲傳來,響徹山林。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
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
對於這首詞,葉凡倒也不算陌生,蓋因這正是猴子來到方寸山之時,遇到的樵夫所唱。
果不其然,不遠處,一位衣衫略顯襤褸的中年漢子,身上背子一筐半滿的乾柴,腰間還別了一把斧頭。
或許是因為與葉凡接觸的原因,這一次猴子並未像原著那般激動,而是小跑著來到那樵夫身旁,出聲道:“這位大哥,請問你剛剛唱的這首歌,是何人所授?”
樵夫笑道:“實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
猴子不解:“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
樵夫嘆氣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
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子一笑:“據你說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
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
猴子聞言,轉頭看向葉凡,出聲道:“葉道長,這附近果然有位神仙!”
葉凡不由一笑,深深地看了一眼,那與猴子攀談的樵夫,心中卻是泛起了一絲疑惑,一個普通的樵夫,見到一隻會說話、會站立的猴子,竟然還能如此鎮定的攀談,絕對不簡單。
但更加奇怪的是,無論神念如何試探,卻也發現不了這樵夫身上有半點修為的痕跡。
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了。
不過此處乃是菩提老祖的底牌,於情於理葉凡都該給對方留些面子,神念試探已經是最大容忍限度,因此葉凡也只能打消了親自試探的想法,目送對方一步步離開。
至於葉凡和猴子,卻是按照樵夫的指點,向著斜月三星洞的方向走去。
事實上,在得知猴子身份的那一刻,葉凡也曾有過收其為徒的打算,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誘人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