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章 吳遠的判斷(求訂閱!)

果然,這麼重要的術前會議,還是少不了範思遠啊。

範思遠在心胸外科和腦外科的造詣,都非常厲害。

換句話說,在這臺手術上,範思遠有絕對的權威性。

範思遠和沈飛塵都看到了吳遠。

吳遠剛要站起來,沈飛塵衝著他擺擺手,讓他不需要打招呼了。

吳遠也就安然地坐好了。

重量級的人物都到齊了,術前會議也就開始了。

會議是由沈飛塵主持的。

投影儀將患者的資料顯示了上去。

吳遠雖然已經看過了,但還是收攝了心神,看了起來。

患者名叫席志義,現70歲,年紀可不小了。

現在診斷為心臟腫瘤。

接著,投影上改變了畫面,是CT和超聲波的影像影象。

沈飛塵說道:“左心房內,確認有6厘米大小的腫瘤。”

第一外科的那些心胸外科的外科醫生,看到影象,然後又聽沈飛塵所說之後,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不得不說,心臟里長了一個6厘米大小的腫瘤,任誰聽都到都會嚇一跳的。

心胸外科的醫生雖然是專業人士,但更清楚,這樣的手術難道非常大,自然嚇得更重一些。

一個名叫盧震的人說道:“這麼大的腫瘤,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手術方式,難度都很大啊。”

另一個名叫張剛的人也不禁感嘆:“這麼大的心臟腫瘤,還真是不常見啊。”

盧震琢磨了一下,說道:“考慮到患者的年齡,我建議使用洞穴法來做這臺手術,這樣可能更保險一點。”

張剛點了點頭:“我也同意,這個方案,術後恢復較快,如果一切順利,甚至一週內就可以出院了。”

所謂的洞穴法,說白了其實就是在心腔上挖個洞,然後把腫瘤切除後,再封上。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一般的外科醫生做不了這樣的手術。

又有一個名叫趙俊英的外科醫生,說道:“咱們也可以試著使用新技術來做這臺手術,比如說新型的手術支援機器人做入路,在清晰的3D畫面下,方便使用腹腔鏡技術來進行腫瘤切除。”

此言一出,似乎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鳴。

所謂的支援機器人,正是帝醫三院最新從國外進口過來的先進裝置。

新鮮得要命,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種支援機器人可以改變手術形態,讓手術變得更輕鬆,更方便,風險也會更低。

張剛笑著說道:“我也同意,如果可以使用腹腔鏡來做這臺心臟腫瘤切除手術,對病人的傷害可以降到最低,甚至可以把術後出院的時間縮短到三天。”

張剛說得很輕鬆,似乎對這兩種手術都是胸有成竹了。

其實其他心胸外科的專家也是差不多的心態。

第一外科的心胸外科科室的這幾位資深外科醫生,都是從國內一流三甲醫院挖來的牛人。

他們對心胸外科手術非常有經驗。

雖說這位患者心臟裡的腫瘤確實大了一些,但是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他們嘴上說很難,但其實心裡並不發怵。

只是在手術的過程中小心一些就行了。

但是這樣的話,手術就要轉到第一外科去做了。

而院方的意思,是要讓第二外科做。

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第二外科的立威之戰,手術能做成功的話,那第二外科的重建工作就能更順利,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