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管是李世民還是蕭後,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是一致的。
李世民不希望雉奴出醜,蕭後也不想看著寶貝孫女一個大字都憋不出來的蠢相。
雖然,詩文比試已經以金金的自動認輸收場,然而,蕭後的目的還沒有達成。
別忘了,她還指望著沈安能夠阻止金金騎乘獅子驄哩。本來,看到今日之情勢,對這一點她已經不抱多少希望了。
她甚至已經做好了待會要自己動手的準備,卻沒成想,事情的發展陡然而變。
眾人的目光全都被沈安吸引了過去,開始拿他開玩笑,至於比賽的事情,似乎並沒有人在意了。
蕭後看到了希望,只要他們的目光持續性的放在沈安的身上,說不定,金金就不會騎的上獅子驄了。
這不就達到目標了嗎?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其實,蕭後如此在意獅子驄的問題,並不僅僅是為了金金的安全,更是為了不讓她惹事。
按照她對金金的瞭解,她的騎術足可以駕馭獅子驄,就算是騎的不是那麼好,可總也可以安然無恙。
她真正懼怕的,反倒是金金在馬上大出風頭,那必然會讓晉王顏面無光。
這對於一個小娘子來說,當然是一件沒有體統的事情,而且,再往甚一層想過去,這還是一件很有可能引起李世民猜忌的事情。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她是小題大做,然而,沉浮多年,蕭後已經習慣了用這樣的方式思考問題。
謹慎謹慎再謹慎,小心小心加小心,自從大隋覆滅,這就成了她人生的信條。
若不是遵從著這樣的行為準則,她又如何在那草原狼窩虎穴之中求得平安?
別忘了,在草原部落,她是一個受害者,她同時也是一個保護者,她不是孤身一人被俘虜到突厥部的,她的身後還帶著楊氏的骨血。
這些孩子都還那樣幼弱,對將要遭受的苦難毫無準備,她必須承擔起保護他們的責任。
於是,她收斂起那長久以來養成的尊貴氣派,轉而低調行事,就是怕一招走錯,滿盤皆輸。
回到大唐之後,她不再需要過這樣擔驚受怕的日子,李世民也不是那麼小氣的人。
對於他來說,他這個老婆子也沒用處了,沒有任何威脅,完全無足輕重,他只需要給她優待就可以了。
不過,這並不代表她可以放縱行事。比如,衝撞晉王這樣的事情就是應該避免的。
這樣魯莽的事情,放在她身上是絕對不可能的,可是放到楊金金的身上就是相當可能的了。
不只是可能,她還相當希望這樣做,願望很高。
所以,為了不讓金金壞事,她只能寄希望從源頭上阻攔這件事。
沈安的出現,讓她的希望漸漸有了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