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朝廷更替皆因土地兼併,而作為皇帝者往往都是既得利益集團的核心,又有幾個皇帝願意站在百姓的立場思考問題?
可他不一樣,他來自後世,自然知道什麼是不破不立。
孫傳庭被崇禎的大嗓門吼的一機靈,但同時心裡卻莫名的感到振奮,直覺告訴他,十幾年的沉浮,今後可能真的要柳暗花明了。
“朕打算任命你為京營提督,嚴查京營空餉、貪汙腐敗等問題,替朕整頓京營軍務。”崇禎背轉身,看著牆壁上的大明疆域圖沉聲道。
“陛下……臣一介文官怎堪此大任,陛下三思!”孫傳庭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拱手道。
京營乃是天子親軍,拱衛京城的最後屏障,一向由與國同休的勳貴們把持,而歷任先皇們最信任的便是這些世襲罔替的勳貴了。
如今面前的皇帝竟然要把這麼重要的部隊,交給他這麼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如何不讓他吃驚?
更讓他吃驚還是崇禎接下來的話。
“據朕所知,這十年來你一直都在苦讀兵書吧?戚將軍的《紀效新書》可有看過?”崇禎轉過身來走到御案邊坐下道。
“臣……臣這些年確實經常看些兵書,但臣並無實際統兵經驗,望陛下三思!”
孫傳庭感覺自己心臟跳的厲害,自不滿魏忠賢擅權而歸鄉後,孫傳庭自覺靠筆桿子難以拯救積重難返的大明朝廷,方開始在家研習各類兵書。
可這些事他從未與外人講過,面前的陛下又是如何知曉的?
孫傳庭是越想越心驚,心說難道當今陛下並未廢除廠衛?否則他在家悄摸都兵書的事兒怎麼解釋?
“那就莫要再推辭了,朕信任你,你只需要盡心盡力為朕辦事就行,出了事有朕兜著!”崇禎語氣緩和了一下,欣賞的看著孫傳庭道。
孫傳庭此刻心中百感交集,既驚詫於面前之人的魄力,又感激於這份信任,面前這個明白他志向的人可是當今陛下呀!
“臣孫傳庭,必竭忠盡智為陛下辦好此事,倘若臣辦事不利,臣願以死謝罪!”孫傳庭如同打了雞血般,漲紅著臉沉聲道。
多少年了,他記得上次如此激動還是科舉放榜的日子,似乎十幾年沉浮的、冰冷的血液都一下子沸騰起來。
“孫愛卿言重了,哪能那麼容易讓你死,走吧,隨朕出宮到京營瞧瞧去,說起來朕自進了這紫禁城,還沒出去過呢!”崇禎饒有興致的道。
“是,臣……遵命。”孫傳庭對崇禎的話一時沒回過味兒來,什麼叫哪兒那麼容易讓他死,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讓他生不如死,還是不讓他死?
……
西山大營距離京城約二十里,此處駐紮著號稱大明最精銳的部隊——京營軍。
京營又稱三大營,是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的合稱,成祖時期強盛時有七十二衛,三十多萬人。
但自土木堡之後京營兵精銳盡失,朝廷慢慢的開始依賴邊軍和募兵制,到了如今,諾大的京營營盤除了出征在外的數萬兵馬外,京營只剩下五萬多的老幼,這還只是明面上的。
饒是如此,兩百多年下來,這裡仍舊發展的猶如小鎮一般,酒肆、店鋪林立,街上時而就能看到三兩成群計程車兵來回走動。
崇禎坐在馬車上,時而撩開窗簾四處看看,一言不發,同坐在馬上裡的王承恩和孫傳庭見崇禎面色不愉快,也是大氣不敢喘。
同行的馬車前前後後足有十數輛,隨行的人倒也不多,皆是錦衣衛的大漢將軍。
由於行程倉促,崇禎也沒帶太多人,這裡是京畿腹地,外加上有數百膀大腰圓的錦衣衛隨行,他不認為有什麼危險。
此番前去京營,崇禎既沒有通知內閣朝臣,也沒有通知五軍都督府,他就是想看看,京城倚為屏障的軍隊平時是個什麼樣子。
辰時左右,車隊終於抵達西山大營,門口幾個京營兵攔住了去路。
還沒待錦衣衛的人去交涉,王承恩下了車只亮出一塊手牌,又指了指崇禎的車駕,這些大頭兵立即慌張的跪倒在地。
崇禎理也不理,直接命令車隊進入大營中。
大營內亂糟糟的,有的在帳篷內睡大覺,有的則在打牌,還有些穿著破舊的軍服在洗衣服。
三三兩兩計程車兵駐足在大營內看著崇禎的車隊,他們不知道來的是哪位大人物,但既然有大漢將軍在,起碼也應該是個有實權的公公。
“彭城伯張光祖何在?”王承恩看崇禎眼中幾欲噴火的樣子,下了車後哪有好臉色,這大營沒一點大營的樣子,就是他王承恩也看不過。
“回……回公公話,伯爺好像去神仙居了。”一個機靈點的京營兵跪在地上小聲的道。
倒也不是他膽子大,實在是車裡坐著的那位讓他心驚膽戰,出來這位身穿蟒服的公公都已經夠嚇人的了,車裡坐著的還能是誰?
“營內目前誰還能管事?著人告訴彭城伯,兩刻鐘內如果朕還見不到他,就提頭謝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