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左良玉,前期功勞肯定是有的,但據崇禎皇帝的瞭解,自打崇禎六年被流寇打的丟盔棄甲後,這人好像就沒了膽色。
雖然接下來幾年仍在剿賊,但基本就是遇強則逃,遇弱則戰,兵裡有兵油子,而左良玉就是典型的將油子。
以至於到了崇禎十七年,闖賊包圍北京城時,左良玉擁兵十幾萬,卻不敢進京勤王,不止如此,左良玉還擁兵自重不聽調遣,在武昌等地胡作非為、驕奢淫逸、無惡不作。
雖然這人現在還沒發展到那一步,但崇禎皇帝還是打算防患於未然,先安置在京營中,以後再找個機會直接罷職回家養老了事。
……
四月中旬,駐外特使顧小佳傳來訊息,虎墩兔憨聯軍大敗漠南蒙古土爾扈特部,奪人口三萬,馬匹、牛羊數萬。
顧小佳的書信中還特地寫道,虎墩兔憨迫於糧草壓力,以奪來的八千匹馬換取大明的糧食,而這批戰馬已經被總督盧象升納入天雄軍。
之前孫傳庭開了個不好的頭,以至於盧象升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擔心這批軍馬到了京城還是落不到他頭上,是以乾脆自掏腰包從天雄軍的糧草中硬是擠出了一部分用於交易。
崇禎皇帝覺得這樣很不好,便寫了一封書信加以斥責,同時曉諭各邊鎮,與虎墩兔憨之間的貿易分配不得擅作主張。
為了方便貿易,大明與虎墩兔憨定下的市賞是流動的,也就是說虎墩兔憨搶到了土爾扈特,便可在距離土爾扈特最近的大明邊鎮交易糧食。
交易倒是沒問題,各邊鎮消耗的糧食朝廷自會撥調糧草補齊,但這些軍馬等物資應當是崇禎皇帝按需分配,否則還不亂了套。
雖然孫傳庭和盧象升都是自掏腰包買的馬,後來也沒張口跟他要糧食,但仍舊不是個好頭,必須命令禁止。
因為京營也缺馬,加上左良玉的一萬四千人,目前西山大營內駐紮有六七萬人,再加上駐防京城的勇衛營,騎兵才有多少呢?不過三四千而已。
雖說短時間內崇禎皇帝沒打算御駕親征,但防患於未然嘛,沒有騎兵怎麼打韃子?
靠火槍、火炮嗎?技術的革新哪有那麼快,從研製到改良,再到試製、量產,小規模分配試用,再到大規模推廣,就是後世也得好幾年。
雖然崇禎皇帝一再加快進度,但遂發火槍如今也才量產了兩千來支,而膛線槍更是遙遙無期。
同月,盧象升在界嶺口巡邊時查貨一支龐大的商隊,這支商隊攜帶著糧食、鐵器、絲綢、瓷器等大明獨有的物資,僅糧食就有二十萬石。
盧象升對此十分重視,經過審訊竟牽扯出了一條罪惡的走私鏈,當崇禎接到盧象升的奏報時,嘴角都不由得上揚。
這不是晉商八大家的漏網之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