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我大清兵進犯關內,我隨太宗皇帝來到北京近郊,當時明朝何等危急?可是袁崇煥一接到勤王詔書,只留少部兵馬駐守寧遠,其餘關寧精兵由滿桂、祖大壽等統領與他火速入關,日夜行軍搶在我大軍攻城之前抵達京師,紮營於廣渠門外,方使北京城轉危為安。”
范文程以當年袁崇煥為例,認為攝政王多爾袞知道京師危急,肯定會率領大軍星夜趕回。從保定兩日可到京師,屆時北京之圍或許可解。
前兩天京中謠傳攝政王大軍覆沒,人心惶惶,但這兩日城外順軍並不曾將擒獲的八旗官兵押到城下示威,又或向城中展示八旗首級、軍械以動搖士氣軍心,此舉表明謠傳不可信。
馮銓先是點了點頭,繼而卻道:“下官以為攝政王怕是回不來了。”
“噢?”
范文程不動聲色的端起茶碗,心知馮銓這是要進入正題了。
果然,馮銓說那順定的順軍西路軍不可能放多爾袞回北京,且耿仲明部造反之後又佔據了回京通道良鄉,缺乏攻城器械的多爾袞大軍短時間內不可能拿下良鄉,這樣一來,多爾袞大軍多半被困在良鄉以南、保定以北區域,無力回救北京。
“....豫親王親自主持城防,可城中只有真滿洲將士八千人,外城有九門,每門只能攤得幾百滿洲大兵,其餘協守皆各家王公貝勒府上阿哈披甲人,能頂什麼用?三個城垛才攤一人,京中又根本無糧運進,現在尚能一天發幾個燒餅,時日一久,又哪有糧食可發?中秋之後,天氣便漸冷,屆時官兵飢餓交加,怕是無心守城,勢必重蹈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入京那幕。”
何謂李自成入京那幕,乃是各門皆響應開門,無一兵一卒抗拒。
馮銓又道這兩天城外順軍沒有大舉攻城是因為其各路兵馬陸續趕到,順軍統帥想來正在聯絡排程各部,重新部署兵力,這才只以炮轟而不攻城。但等順軍將可用力量排程完畢,北京城迎來的必是順軍兇猛攻擊。
“城中一無兵馬,二無糧草,三來滿洲人心思走,如此局面,章京以為這北京能撐得幾天?”
馮銓輕嘆一聲。
范文程也心知指望不了多爾袞的大軍,但此時局面也是無解,計無可出。見馮銓目光閃爍,心中一動,道:“馮大人到我這來,不是隻為告訴範某京師將陷,大清將亡國吧?”
“下官有一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馮銓故作遲疑,范文程自是讓他直言。
當下,這位馮大學士竟稱北京是絕對守不住的,一旦大順軍破城,以他們前番曉諭城中所言,到時京中的八旗將士連同家眷必遭滔天大禍,所以為免八旗生靈塗炭,他想請范文程能夠入宮勸說兩宮太后降旨同城外順軍和談。
“和談?”
范文程愣了下,其子範承謨也是怔住,繼而失聲道:“局面對大清如此不利,那順軍如何肯與和談?”
“只要我大清去皇帝號,降稱國主,舉族出關,還京師於大順,順軍那邊未必不同意。”
馮銓微挼鬍鬚,此事若能成功,他馮大學士可就是大順光復北京的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