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寫了一個故事:湛盧寶劍鑄成,越王視之為國寶。越國被吳國打敗,吳王闔閭獲此劍。(由此還引發了臥薪嚐膽的故事)
但有一天此劍忽然不見了!而某日在楚昭王的枕邊突然發現這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相劍者入宮解謎道:此乃吳中劍師歐冶子“湛盧”寶劍,吳王無道,殺吳王僚自立,又坑殺萬人以殉其女,吳人悲怨,豈能得此劍?比劍所在之國,其國祚必綿遠昌熾。楚昭王大悅:“此乃天降瑞兆也!”當吳王闔閭聽聞楚得湛盧劍,也“因斯發怒,遂使孫武、伍胥、白喜伐楚”。結果吳軍攻破楚國,佔領楚國都城郢,奪回了寶劍。可見,湛盧寶劍已成為預示國家興亡的神物了
夏藤順嘴提了一句:“還有當年那干將” ,這位王禳災也是知道的。
干將,春秋時期吳國人。是楚國最有名的鑄劍師,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將為他鑄寶劍。後與他的妻子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一把劍叫干將,一把劍叫莫邪。
由於知道楚王性格殘暴,干將在將莫邪劍獻給楚王之前,將干將劍給妻子傳給兒子,後來真被楚王殺死。他兒子成年後成功完成父親遺願,將楚王殺死,為父親報仇。此一傳說讚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文字的神采和少年的壯烈,批判了楚國國君的殘暴。
忽然,一個男人跑了進來,滿腦門的汗,卻向著王禳災行禮:“下吏軍技司丞拜見城尉大人。”
註釋:
歐冶子(約前560年-前510年),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創始人。曾為越王允常鑄五劍,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後因風胡子之邀,與干將夫婦赴楚為楚王鑄龍淵、泰阿、工布三劍。
歐冶子誕生時,正值東周列國紛爭,先是吳國攻破楚國,後吳越先後吞併長江以南45國。少年時代,他從母舅那裡學會冶金技術,開始冶鑄青銅劍和鐵鋤、鐵斧等生產工具。他肯動腦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體強健,能刻苦耐勞。他發現銅和鐵效能的不同之處,冶鑄出第一把鐵劍“龍淵”(後改名“龍泉劍”),開創中國冷兵器之先河。
去向:
湛盧劍:吳越爭霸,越王勾踐戰敗,將湛盧劍作為貢品敬獻吳王闔閭,吳王視為國寶,終日佩帶在身,後飛往楚國被楚昭王所得。
純鈞劍:吳國名將伍子胥所佩,伍曾用此劍指揮幹軍萬馬歷沙場,後沉入杭州錢塘江,若干年後,伍子胥也葬身於此。
魚腸劍:專諸所用,公子姬光指使專諸用此劍刺死吳王僚謀奪王位,公子姬光繼位後稱闔閭,吳王做賊心虛,害怕見物思情,總覺得魚腸匕首是不祥之物,因而封藏不敢佩用。事過十八年之後,闔閭王在吳越戰爭中受傷死亡,吳太孫夫差於公元前495年嗣位,並在破楚門外的海湧山為其父做了墳墓,連同魚腸劍一同埋葬海湧山。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命人掘閻閶的墳墓,以求取魚腸劍,但“鑿山求劍無所得,洞鑿處成深洞”。
龍淵、工布二劍:越王滅吳之後,北上會齊、晉諸侯稱霸業(中原。到公元前235年,越國被楚國消滅,公元前222年,楚國被秦國滅,秦始皇統一中國,楚王所用的“龍淵”“工布”被秦始皇繳獲成了他腰中之物。
干將莫 劍:吳越爭霸時沉入延平(今南平)劍溪(閩江)。
勾踐:
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臥薪嚐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
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夫差: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釵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訊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