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卷:封禪稱帝 第八十一章:孫將軍果勢壯勇

那兩人,一位叫王崇煊,一位叫杜裕峰,這兩個人成了孫隸的死敵。

當他灰溜溜的回到傅黎時,等待他的只有黔首們的謾罵,群臣的聲討,不得已,君上將自己調離了權力中心。

到地方郡縣上治理,他便一直蟄伏,尋找機會,直到沈炙的出現。

沈炙這個君王的位置,說實話得到的有點不光彩,他是在孫隸的“武力協同”下,奪得的王位。

之後便開始整合國家力量,力排眾議,重新討伐宏淵,最重要的是,新君啟用了自己!

沈炙毫不吝顯示他對李信信重,孫隸依然記得,孫隸帶兵陪同沈炙攻入王城,沈炙為諸將士慶功,最後卻獨獨留下了孫隸,問了他一個問題。

“孫將軍以為,雪莽國和宏淵何先?”

當時尚存安國,但在沈王眼中,安國已註定要成為廢墟,安地已變為沈國治下的郡縣,根本不放在眼裡。

孫隸面對這個猝不及防的問題,略一思索後答道:“宏淵地廣,雪莽地狹。宏淵人多,雪莽人少。請先從事於易……”

他主張先對雪莽國動手,這樣,孫隸就能帶著他較為熟悉的車騎,效仿樂毅舊事,從東北方向長驅直入,一舉滅齊!

那時候的他,還沒敢把宏淵國當做自己的盤中餐,因為沈軍內部都認為,滅宏淵,恐怕非得沈國的趙老將軍出馬才行。

這位趙老將軍,是沈國的頂樑柱之一,與沈氏王族的老叔公一樣,也是活得久,境界高。

孫隸雖自信,卻沒狂妄到覺得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沈王對孫隸的建言,不置可否。

那之後半年時間,孫隸便進入了休憩狀態,連安沈之戰也沒趕上,沈王反倒派了趙老將軍的兒子,還笑著說:“區區小安,譬如沈之附庸,何須寡人最器重的兩位將軍為帥?王者之劍不出則已,出必滅萬乘大邦!”

安沈之戰,最後的結局是安國割地求和,讓給了沈國三個郡。

這是沈國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對外作戰勝利,一時間上下沸騰,一些對新君有怨言的人也只能把話嚥進肚子裡。

沈王說這句話時,孫隸和趙老將軍對視了一眼,但很快,他們的目光就挪開了。

孫隸不知道聽到沈王此言時趙老將軍在想什麼,他只知道,自己心中升起了一股豪氣,這是沈王第一次將他與趙老將軍並列,這也是他第一次,有種期望,期望為君上攻城滅國的不是趙氏父子,而是自己……於是沈王召來趙老將軍、孫隸,當面問了他們一個問題:

“吾欲攻取宏淵,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

趙老將軍沉吟良久後,報出了他心中滅楚需要的數字:“非八十萬人不可……”

孫隸依然記得,當聽到這個數字時,君上的臉色雖然沒有變化,但目光卻已經離開了趙老將軍,投向了自己。

“孫將軍以為,滅宏淵需兵卒幾何?”

沈王的眼神滿是鼓勵,讓孫隸沒辦法說出讓他失望的話來,而孫隸又再看了看站在自己右邊,鬢角花白,背已經微駝的趙老將軍,覺得他似乎沒有從前那麼高大了。一時間,孫隸忘了自己曾謹慎提過的“宏淵地廣、宏淵人多”,脫口而出道:“至多不過五十萬人!”

沈王似乎很滿意他的答案,揮手讓趙老將軍告退,獨讓孫隸留下。

等到趙老將軍邁著略顯遲鈍的腳步走出偏殿後,沈王輕輕嘆了口氣,似乎在傷感老將的遲暮,又像是為一代名將的和平謝幕,鬆了口氣。

但這情緒很快就消失了,沈王讓孫隸近王三步,勉勵他道:“趙將軍老矣,何怯也!孫隸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

這句話,是孫隸等待多年的肯定,十年來,他都作為後輩、副手,在後方看著趙老將軍偉岸的身姿,看他揮舞將旗,看他建功立業,留下滅國隳城的名望,心中有敬佩,有羨慕,也有些不甘。

沈王提攜他,讓他這曾經兵敗宏淵的罪將,地位僅次於趙老將軍,現如今,更直言他已經超過了對方!

孫隸當場激動得三稽首,表示自己一定不負大王厚望!必縛宏淵王至大王面前!

“滅宏淵之事,便以孫將軍為主帥!徵調全國各處兵馬,秋後糧足時發兵。”

在一番深談後,孫隸才出了偏殿,此時此刻,想起那句“孫將軍果勢壯勇”,腳下仍然有些飄忽……

就這樣輕飄飄地走到王宮宮門處時,孫隸遇上了剛送趙老將軍回府邸的沈國太醫令……